伟大抗战精神是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精神火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多次深刻阐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明确指出“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1]。当前,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伟大抗战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力。深入研究与发扬伟大抗战精神,不仅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也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铸就了伟大抗战精神
首先,伟大抗战精神是近代中国在救亡图存历史洪流中的精神淬炼。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企图“吞并中国、灭绝中华民族”。日本侵略者通过扶植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与推行“以华制华”策略,肆意割裂中国领完整土,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对中国军民实施暴力屠杀,使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中华民族伟大抗战精神也应运而生。伟大抗战精神是全体人民在抗战中迸发出的磅礴伟力与不屈意志,它如惊雷唤醒沉睡的东方雄狮,引领中华民族在烈火中重生,实现了从苦难到辉煌的崛起。
其次,伟大抗战精神形成于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作用的斗争实践。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的命运骤然跌至存亡绝续的危崖,中国共产党高擎抗日救亡大旗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辟了广大抗日根据地,带领中国人民抵抗外来侵略、捍卫民族独立。毛泽东同志指出,“四亿五千万的中国人占了全人类的四分之一,如果能够一齐努力,打倒了日本帝国主义,创造了自由平等的新中国,对于争取全世界永久和平的贡献,无疑地是非常伟大的。”[2]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团结起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最终取得抗战的彻底胜利。
最后,伟大抗战精神是对中华民族涅槃重生文化基因的传承。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既是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壮阔历程,也是一部镌刻在民族血脉中的精神史诗。这种精神基因锻造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意志、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斗争品格,尤其在抗日战争这一民族觉醒的关键时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得到空前升华,中国人民以“浴火重生”与“誓死不当亡国奴”的必胜信念和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彻底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三月亡华”的狂妄企图,这种在血与火中磨砺而成的精神丰碑,既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更是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
二、深刻理解伟大抗战精神的科学内涵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爱国主义是人们对祖国的赤诚热爱与无私奉献的深厚情感,构成了伟大抗战精神的精神标识。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爱国主义精神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它让饱受列强欺凌、社会分裂的中国各阶层民众紧密凝聚起来,东北抗联中将士以“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坚韧意志艰苦作战,台儿庄战役中爱国将士用“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壮烈牺牲捍卫国土。爱国主义精神作为抵御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思想武器,点燃了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的斗志,实现了从“一盘散沙”到“万众一心”的历史性转变,成为中华民族战胜强敌的最深层精神密码。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民族气节是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永不屈服的精神品质,是抗战精神的鲜明底色。民族气节作为中国人民在持久抗战中形成的民族品格与将个人生死置于民族大义之后的担当,展现着中华民族“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坚韧风骨与不屈精魂,始终以高度的自信和坚强的意志屹立不倒、奋勇向前。毛泽东同志指出,“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3],彰显了中华儿女“敢同恶鬼争高下”的斗争意志与民族气节。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英雄气概是各族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展现出的浩然正气与昂扬斗志,是伟大抗战精神的特质。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广大军民不畏敌强、英勇斗争,冒着敌人的炮火展开会战,战场上军队用生命和鲜血捍卫国土,黄浦江水的每一次潮涌,都裹挟着英雄的热血。平型关伏击战中,八路军将士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最终取得抗战以来的首场胜利,极大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百团大战时,抗日军民如雷霆出击般战斗在华北交通线上,以“粉身碎骨浑不怕”的勇毅与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击破日军封锁,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中华民族始终保持着必胜的强大信念和钢铁意志,是伟大抗战精神的灵魂。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中国人民就展开了连续不断的抗战,在长达14年的时间里,中华儿女“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武装力量深入敌后,开展灵活机动的游击战争,促使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坚决抵抗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这场艰苦卓绝的持久战不仅牵制了日军主力,更以顽强的意志与信念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华的野心,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三、以伟大抗战精神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首先,伟大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只有不断赓续与传承伟大抗战精神,我们才能继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前,我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民族复兴,但前进道路上必然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伟大抗战精神作为中国人民克服困难的力量源泉,焕发出自身的精神魅力与超越时空的感召力。新时代新征程,要继承与发扬伟大抗战精神,始终铭记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与核心地位,充分认识到党的领导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必须激发中国人民爱国热情与昂扬奋进的斗志,以压倒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念,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其次,伟大抗战精神为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供精神支撑。伟大抗战精神是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经验凝炼与升华,传递了全面从严治党与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政治信念,为党的自我革命提供力量保障。纵观党的百年历史,我们党之所以能不断化危为机与开辟新的道路,根本在于党始终以刀刃向内的政治勇气破除沉疴积弊,以守正创新的历史主动开创新局。新的历史方位下,必须以伟大抗战精神为指引加强党的自我革命,推进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推动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要坚持“以高度的政治警醒,及时清除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及时消除损害党的执政根基的各种隐患,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不断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4],从而提高党的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最后,伟大抗战精神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以深刻的历史思维理解兴衰与把握规律,人类文明才能真正找到通向和平的光明大道。毛泽东同志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在形势险恶、作战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中华民族依旧汇聚起力挽狂澜的强大力量战胜了敌人,为人类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当前,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启示,就是必须毫不动摇走和平发展道路。”[5]当前国际形势变幻多端,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发展构成威胁,各国人民应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缅边民互市与民心相通研究”(20BMZ107)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段丽娟,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杨海青,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
注释:
[1]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7月8日。
[2]《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76页。
[3]《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9页。
[4]习近平:《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求是》2024年第24期。
[5]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九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9月4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