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抗战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伟大抗战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评论十

编者按: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与磅礴奋进力量。本文立足历史纵深与现实关照双重视角,从国家与社会、集体与组织、个人与家庭三个维度,系统剖析伟大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永恒价值,使其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指引我们在新征程上奋力前行。

时空变幻,精神不朽。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抗日战争伟大实践中的集中呈现,具有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永恒价值,必须倍加珍惜、持续弘扬。

伟大抗战精神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彰显中国人民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高度责任感与使命感;“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展现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和崇高品格;“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凸显中国人民面对强敌时的大无畏斗争精神;“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体现中国人民在艰难困苦中坚守到底、直至胜利的坚定意志。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正义因捍卫而昭彰,精神因弘扬而弥新。面对一些国家的技术壁垒,科研人员以“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的坚持,践行“不依附、不盲从”的民族气节,在芯片研发、航天航空等诸多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在脱贫攻坚战中,数百万扶贫干部秉持“一个都不能少”的执着,以“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扎根基层,拔除穷根。在抗洪抢险、抗震救灾、抗击疫情等危急关头,人民子弟兵闻令而动、逆行而上,不惜一切代价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延续“血战到底”的拼劲。面对美国的霸权、霸道、霸凌行为,中国展现出“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的底气和“有决心、有能力、有手段”的从容,这正是伟大抗战精神中“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在外交领域的延伸,坚定捍卫了民族尊严。

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一场薪火相传、接续奋斗的“接力跑”,要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砥砺前行的奋进力量,凝心聚力、迎难而上,不断夺取事业发展新胜利。

从国家与社会层面看,要从制度保障、内容深化、载体创新三个维度协同发力。第一,以深化历史教育与研究为核心支撑,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鼓励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学者联合攻关,不仅聚焦重大战役、英雄人物的史诗叙事,更要深入挖掘敌后战场的民众支援、国际友人与中国军民的并肩作战等微观历史,让伟大抗战精神从“宏大叙事”延伸至“个体记忆”。第二,要构建抗战历史与伟大抗战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全链条渗透体系。将伟大抗战精神深度融入各学科教学,在语文课程中强化家国情怀教育,在历史课程中深化时空坐标认知,在思政课程中突出价值引领;同时,还可以通过美术课复刻抗战版画、音乐课传唱救亡歌曲等创新形式,实现“沉浸式”教学。第三,要利用AI技术构建抗战历史数字博物馆,通过数字复原技术重现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等关键场景,让学生借助VR设备“走进”历史现场;联合影视、出版行业,鼓励创作如《南京照相馆》般尊重史实、兼具人文温度的文艺作品,严格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污名化”言论,以电影、纪录片、长篇小说等多元载体,让历史场景“可感、可触、可忆”,引导青少年牢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从集体与组织层面看,将伟大抗战精神深度融入日常实践与文化建设,让精神力量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关键抓手。一方面,要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员工的职业担当,通过主题培训、榜样宣讲等方式,引导员工认识到岗位工作与国家发展的内在关联,把个人成长目标融入企业发展战略、国家产业升级需求,让敬业奉献成为践行爱国精神的日常体现;另一方面,要将伟大抗战精神中的“斗争意志”转化为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的核心动力,面对核心技术“卡脖子”、市场竞争加剧等挑战,以“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勇气推动技术研发与模式创新,鼓励团队攻坚克难、敢闯敢试;同时,还要将“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融入生产与服务全流程,倡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产品质量把控到客户服务优化,每一个环节都追求极致,让伟大抗战精神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引擎”。此外,要充分激活社会组织的“纽带”与“桥梁”作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及各类公益组织,可定期组织开展主题学习、走访慰问抗战老兵、帮扶老兵家属等活动,凝聚起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精神传承中来。

从个人与家庭层面看,伟大抗战精神传承更多体现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日常修养中,是个人成长的精神养分,更是家庭家风的重要底色。对个人而言,传承伟大抗战精神的第一步,是主动与历史对话、与精神共鸣。无论是从记录革命历程的书籍中感受先辈的理想信念,还是从抗战影片中体会战士的钢铁意志,抑或是在参观抗战纪念馆时触摸岁月沉淀的温度……通过这些具体而鲜活的方式,真正走进那段“山河破碎却脊梁不弯”的岁月,在对比中懂得今日和平的来之不易,从而激发“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的奋斗之志。更重要的是,要把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日常行为准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遵守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弘扬家庭美德。“不畏强暴、血战到底”体现在学习和工作中,就是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百折不挠、坚忍不拔”体现在个人成长上,就是树立远大目标并长期不懈努力。在家庭中,伟大抗战精神更是家风传承的“鲜活教材”,从小在孩子心中种下“爱国、坚韧、勇敢、担当”的种子,让他们懂得“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让红色品质成为家庭的“精神基因”,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历史的回响激荡人心,精神的力量穿越时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精神之光照亮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以不屈的姿态续写属于新时代的辉煌篇章,交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先辈的优异答卷!

作者 | 李俭

责编 | 王静静

校对 | 翟婧

审核 | 于川、张凌洁

监审 | 彭亚南、刘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翟婧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