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志愿蓝”战袍,14条有力向上的线条,如历史年轮镌刻抗战征程;横跨“抗战灰”腰包,八路军军装色调的“百宝箱”里装着新时代青年的担当。202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现场,4265名来自首都高校的青年志愿者以青春之姿致敬历史,用志愿精神续写和平篇章,高质量完成了本次纪念活动的服务保障工作。
这场盛大圆满的背后,是夜以继日的精密筹备和新时代青年“功成必定有我”的年轻魄力。
千“筛”百“炼” 锻造文明使者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学生陈梓星蕊今年暑假没有回家。作为一名日常志愿时长累计超过900小时的志愿者,陈梓星蕊担任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劳动人民文化宫南门验票岗的“点长”。整个暑假,她都在为这一天努力。“我们的礼仪培训,要践行‘3米微笑原则’,对着镜子练站姿、与伙伴模拟问答,把每个细节刻进肌肉记忆。”直到活动全部结束,陈梓星蕊才骄傲地告诉父母,自己是这场盛会的参与者。
像陈梓星蕊这样的志愿者一共有4265名,他们在天安门广场、中山公园等近500个点位,开展路线引导、现场服务、观众互动、应急处置等志愿服务,保障活动顺利开展。在这场万众瞩目的重大活动中,志愿者服务团队如同精密仪器的齿轮,每个环节都经过严格的“淬炼”。
在招募选拔阶段,北京市委社会工作部、北京团市委牵头,市委教育工委配合,综合考量政治素养、专业技能、大型活动服务经验、个人特长等,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警察学院等33所高校优中选优。志愿者中,有英勇抗战、为民族解放牺牲的革命英烈的后代,有和平年代为维护社会稳定牺牲的公安干警的子弟,他们继承祖辈遗志,立志报效祖国;还有满怀报国志、曾经奋战在国防一线的优秀退役大学生士兵,也有曾参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重大活动的志愿骨干。
在精准招募的基础上,还加强了技能培训和科学配岗。在充分借鉴以往培训模式的基础上,此次采取集中培训、高校自主培训、志愿者自我训练相结合的多样形式,构建了全员覆盖、精准施训的系统化志愿者培训体系。特别是根据各个服务岗位的具体要求,采用了“直通车”模式,组织专业讲师团队直接前往高校,创新性地提供了“2包1图N视频”(岗位培训资料包、岗位培训考核包,区域平面图,多个岗位视频),形成了立体化的培训体系,累计开展培训51场,培训总时长超过150学时。
在组织保障方面,为确保志愿者能够按时到岗、准时上岗,实地踏勘120余次,科学选定集结点、落客区、停车场,制定“一校一策一表”。同时,设计制作志愿者服装及配套装备,提供餐包、马扎、花露水等物资,并细化医疗、防暑降温等措施。聚焦流程执行、服务状态、应急处置等重点,组织全要素、全流程演练,力求各个环节都能实现“无缝衔接”。
身处幕后,每一名志愿者都在关键时刻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价值。“我们以‘青春之我’为‘青春之国家’奋斗,这便是最有意义的青春答卷。”陈梓星蕊说道。
知行合一 讲好“挺膺担当”青春思政课
首都师范大学的王子璐和王子琦,是一对来自北京的“00后”双胞胎姐妹,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举行期间,姐姐王子璐负责在前门地铁站地下通道口引导路线,妹妹王子琦则在朝阳门的远端集结点,引导观礼人员集结疏散。为了能够更好地胜任志愿服务工作,姐妹俩骑自行车到服务地点熟悉各自点位,还利用双胞胎的默契进行对练,“就像小时候复习功课那样”。
参与纪念活动的志愿者中,“00后”占比超九成。对于这群年轻的志愿者而言,参与纪念活动服务保障工作不仅是一次宝贵的志愿服务经历,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政课。
为充分发挥党组织向心力、战斗力,纪念活动筹备和举办期间,志愿者工作专班组建了临时机关党委,并推动志愿者来源高校成立临时党团组织,共组织成立28个临时党总支(含79个临时党支部),以及4个临时党支部,开展了200余场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主题党日活动,以“党建红”引领“志愿蓝”。
面向志愿者,以“新征程:续写青春誓言”为题,征集手写信400余份,青年志愿者们结合志愿服务工作感悟,写下青春宣言。志愿者来源高校也结合“大思政课”建设和办学特色,开展主题党日、专题党课、主题参观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志愿者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勇担历史使命。
在这堂生动的爱国主义实践课堂中,青年志愿者以满腔的报国志、爱国情,致敬80年前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世界和平伟大事业牺牲的英烈们,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新青年的爱国情怀和奉献担当。
“成为志愿者,我们收获了成长,我希望自己能做一颗‘螺丝钉’,把细微小事做扎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王子琦说,能够成为纪念活动的一分子,这是一生的荣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