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发挥中华文化符号的精神纽带作用

更好发挥中华文化符号的精神纽带作用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中华文化符号作为中华文化的直观表现形式,是形成中华民族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精神纽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当前,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必须更好发挥中华文化符号的精神纽带作用,不断增强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文化符号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重要作用。2019年9月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提出“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2022年7月在新疆考察期间提出要“突出中华文化特征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指出“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中华文化符号作为中华文化的象征对于增强文化认同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价值,为我们更好发挥中华文化符号的精神纽带作用,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华文化符号的研究、构建和展示对于我们在新征程上更好展现中华文化共同性、增进文化认同和凝聚力向心力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深化中华文化符号价值研究和阐释。中华文化符号作为中华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集中体现了各族人民在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共同创造和拥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财富,是各民族共有共享的精神文化标识。新征程上,深化中华文化符号价值研究和阐释,是更好发挥其增强文化认同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神纽带作用的重要实践路径。一方面,要坚持唯物史观和大历史观,深入发掘、系统研究中华文化符号背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资料和史料,加强中华文化符号背后的历史文化梳理,彰显各族儿女在推动中华文化形成过程中所作出的共同努力,引导各族人民深刻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另一方面,要通过研究阐释突出中华文化符号在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叙事与话语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凸显中华文化在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进步方面的重要性,同时,要把握好内蕴于中华文化符号中的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阐明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以研究成果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

加强中华文化符号教育和传播。“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中华文化符号镌刻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集体记忆和历史印记,各族人民通过分享知识经验见解,共享价值观和文化框架并实现代际传承。新征程上,更好发挥中华文化符号精神纽带作用,就要构建一套展现中华文化特征、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国家形象的表达体系,并通过建筑、美术、音乐、文学等媒介进行深刻形象的表达和传播。教育是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途径,让学生从小接触并了解中华文化符号,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讲好中华文化符号背后的中华民族故事,就是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民族具象化、可感化的过程。一方面,要用好中华文化符号及其元素创新传播方式,丰富传播内容,拓宽传播渠道,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效能。另一方面,要讲清讲好我们党为各民族繁荣发展所作的历史贡献,讲明白各民族在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辉煌成就,从而掌握对外舆论斗争主动权,巩固维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舆论基础。

创新赋能中华文化符号构建和表达。中华文化符号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价值,更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和时代意义。重新识别、提炼中华文化符号的精神和视觉特征,增强其感染力和影响力,是增强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民族复兴力量的重要路径。当前,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迅猛发展,赋予中华文化符号新的生命力。要促进科技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创新,善用数字融媒技术,加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步伐,创造出与时代潮流相契合的新的文化语境。一方面,借助互联网与新媒体平台,对具备深厚底蕴的传统节日、民间技艺等文化符号进行多元衍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中,积极探寻中外文化共通点,将中华文化符号与当地文化元素巧妙融合,使“中国味”与“国际范”浑然一体,创造出既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又蕴含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文化产品,通过文化融合创新,全面提升中华文化符号的社会价值和时代价值。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