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华北平原上一个普通的村庄,却有一段惊天动地的传奇。这段由普通人用双手挖出的“地下长城”,藏着“全民皆兵保家园”的铮铮铁骨。
这里是北京市顺义区焦庄户村,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曾见证抗日烽火,每一条地道都曾守护群众生命。
这些短把镐、短把铁锹,就是当年挖地道的工具,靠着这些工具,坚持了那么长的时间,挖了那么长时间的地道。什么伟大?人民伟大!
那时候日伪军在山区和平原的结合部,建立封锁线,隔三差五的就来“清剿”。有一回,马福躲进白薯窖,他听着上面鬼子的皮靴声,哐当哐当地走来走去,一直到皮靴声远去。他一拍大腿:“有了,这儿能藏身。”白薯窖是抗战时,焦庄户群众最早的藏身之处,可总蹲在里面心会发慌,一旦敌人发现没有回旋余地。在村干部的组织下,大家开始摸黑挖地道,上到六七十岁的老人,下到十一二岁少年,全村总动员。
我父亲马文藻,抗战时,是焦庄户第一任民兵中队长。他带领乡亲们跟鬼子真刀真枪拼过命,小时候常听他说打鬼子的故事,这个是“大抬杆”和“牛腿炮”,这是当年民兵用的武器。这支枪啊,就是我父亲和张敬贤,当年从伪保长(汉奸)手里缴获的第一支枪。这天,地道干线刚挖通,我父亲正带民兵在大槐树下练枪,村北放哨的儿童团员,连呼哧带喘地跑了过来:“芦苇塘全是鬼子!”我父亲一边抄枪,一边跟村长马福说:“你带乡亲们下地道,我领民兵拖住他们。”我父亲他们穿过玉米地,接近芦苇塘,他端起枪,向一片浓密的芦苇开了一枪,呼啦一下子,站起几十个穿黄军装的鬼子。
我父亲大喊:“注意隐蔽,接近敌人,打!”民兵马勤刚开火,鬼子炮弹在他身边炸开,泥浆溅了满身,我父亲拉住他:“打一枪你得换一个地方,快走!”鬼子找不到民兵踪迹,一阵盲目射击,灰溜溜地撤了。
后来,地道里安装了翻板、陷阱、暗堡、通风口、瞭望孔、射击孔,我们与旁边两个村,形成了三村相连的“地下长城”。由最早只能藏身的白薯窖,变成了户户相连,村村相通,四通八达,上下呼应的地道网。
我觉得地道是特别长,像是长城一样的,我要向前辈们学习,把这个地道战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一个强大的民族,没有人敢欺负!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每一个中国人共同来守护!抗战胜利80年了,我们亲眼见证了家乡巨变,过上了幸福的日子。战争给(北京)焦庄户带来了许多磨砺,也培养了我们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品格,这种意志就是家国情怀,这种品格就是伟大的抗战精神!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