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先烈,将敬意与传承融入前行的每一步

缅怀先烈,将敬意与传承融入前行的每一步

9月30日是中国第十二个烈士纪念日。每逢这一承载着民族追思的特殊日子,习近平总书记都会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以最庄重的仪式传递崇高敬意。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抚今追昔,一番番真情流露,最终凝聚成荡气回肠的坚定信念:“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今天,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将这份敬意与传承融入前行的每一步。

烈士纪念日: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信仰(8)#XxjpsgC000475_20250930_PEPFN0A001

9月30日,民警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烈士陵园献花。新华社发(杜鹏辉摄)

9月30日,中国第十二个烈士纪念日。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天安门广场,那座巍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在晨曦中更显庄严。这一庄重的时刻,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未来的昭示:一个铭记英雄的民族,才能拥有光明的未来;一个传承精神的国度,才能永葆奋进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不同场合表达对英烈的深切缅怀:"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这番话语质朴却分量千钧,道出了一个民族对待历史的基本态度。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长征路上的艰难跋涉,从抗日战争的浴血奋战到解放战争的势如破竹,从抗美援朝的保家卫国到和平年代的默默坚守,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这些数字和故事提醒我们:今天的和平与繁荣,绝非从天而降,而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珍贵礼物。

铭记历史不是为了沉湎于过去,而是为了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在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一组数据显示:烈士平均年龄不足30岁。他们中的许多人,在牺牲前写下催人泪下的绝笔信,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坚守。在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江竹筠等革命先烈面对酷刑宁死不屈的事迹,展现了共产党人钢铁般的意志。这些精神财富构成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谱系,成为激励后人攻坚克难、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传承英烈精神,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在烈士纪念日这一天,全国各地中小学开展的"缅怀先烈"主题活动,让青少年在仪式中感悟历史;各地烈士陵园迎来的扫墓人群,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先烈的敬意;网络空间掀起的"云祭扫"热潮,让更多人能够跨越时空向英烈致敬。更为重要的是,要将英烈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工作中恪尽职守,在生活中弘扬正气,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在利益面前坚守底线。正如一位老战士所说:"纪念烈士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他们为之奋斗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望,那些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英勇献身的先烈们,如同璀璨星辰永远闪耀在历史的天空。他们的牺牲与奉献,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他们的精神与品格,正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接续奋斗。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以最虔诚的心意缅怀先烈,以最坚定的步伐传承精神,让英烈们的崇高理想和不朽功勋,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告慰那些长眠地下的英灵:这盛世,如您所愿;这未来,因您而更加光明。

作者:郭元鹏

责编:王灿熙(实习生)

校对:吴成玲

审核:于川、张凌洁

监审:彭亚南、刘斌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王灿熙(实习)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