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杂志2025年第13期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文章指出,“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理解把握团结奋斗的深刻内涵和时代意蕴,对于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增强历史自觉、把握历史主动,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认识团结奋斗作为“精神标识”的深刻内涵?团结奋斗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里的文化基因,滋养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应对内忧外患、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的团结奋斗精神。比如,“上下同欲者胜”中团结一致的强大力量、“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中同舟共济的传统美德、“天下为公,兼容并蓄”中和平发展的宏阔视野。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的浴血奋战、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艰苦创业,还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开拓创新,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的砥砺奋进,党始终依靠人民、团结人民、共同奋斗,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跨越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奇迹。
如何把握团结奋斗作为“必由之路”的时代意蕴?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障,是应对风险挑战的制胜法宝。新时代新征程,只有凝聚14亿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来,才能突破改革发展攻坚区和深水区的瓶颈制约,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面对国际格局深刻调整、科技革命加速演进、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们亟须以团结奋斗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形成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强大动力。只有凝聚全社会团结奋斗、开创未来的广泛共识,引导全体人民锚定发展目标、明晰行动路径,才能更好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与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行百里者半九十。”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越是接近民族复兴伟大目标,越需要发扬团结奋斗精神。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的宝贵经验,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创造新的历史伟业,需要深刻领悟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不断汇聚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筑牢团结奋斗的根本政治保证。中国共产党是团结奋斗的“主心骨”和“定盘星”。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确保奋斗方向不偏、力量不散的根本保证,只有凝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才能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奋斗合力。
二是夯实群众基础,激发团结奋斗的主体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团结奋斗的主角。无论在基层协商民主、民生实事票决等制度创新中,还是在“枫桥经验”“小巷总理”等基层实践中,只有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改革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和评判者,才能激活“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奋斗热情,书写新时代“人心齐,泰山移”的生动篇章。
三是创新组织协调机制,拓展团结奋斗的实践路径。在数字化浪潮奔涌的今天,团结奋斗的形式也需与时俱进。从“线上议事厅”到“数字党建”,从“众包设计”到“共享共创”,数字化不仅拓宽了团结奋斗的参与面,更构建了协同共治的新模式。数字化、智能化新手段的应用,有利于打破时空界限,让更多群体通过“云端”建言献策、参与治理。以创新体制机制找到最大公约数,能够让团结奋斗的动能突破地域、行业和代际等的界限,在更广的维度上释放效能。
四是讲好团结奋斗故事,凝聚团结奋斗的广泛共识。主流媒体应加强相关宣传教育工作,推动奋斗叙事从“个人英雄主义”向“集体奋斗史诗”转变。善于挖掘平凡中的伟大、个体背后的群体,用“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故事,唤醒“我们在一起”的共同体意识,让团结奋斗的价值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
团结凝聚力量,奋斗铸就伟业。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准确把握团结奋斗的深刻内涵和时代意蕴,以团结奋斗创造历史伟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不竭动力,共同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华章。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