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互联网时代,网络空间已成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新空间,如何进一步了解网络空间新动态,架起与群众交流沟通的平台成为新的课题。本文以北京实践为样本,从“畅通民意反映渠道”的力度、“回应网民意见诉求”的温度、“分析研判民声民情”的深度、“提升为民惠民实效”的强度四个维度,系统阐释了北京通过数字赋能创新群众工作机制,为新时代网上群众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其实践形态始终随时代发展而迭代演进,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互联网时代,北京以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为核心抓手,推动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走深走实、见行见效,让网络成为党心民心“连心桥”,为全国践行新时代群众路线提供了鲜活样本。
这是2025年9月17日拍摄的北京永定门一带景观。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畅通民意反映渠道更有力度
群众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网络空间成为群众生产生活的新空间,也成为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了贴近群众、了解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从网上留言板、政务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传统网络平台,到抖音、快手、今日头条、哔哩哔哩、小红书等网民爱用常用的流行网络平台,网络成了更好倾听民声、畅通民意、联系群众的有效途径。
在网上,网民成了“家人”,网络意见成了“家书”“家信”,网民的事情成了“家事”,从老旧小区改造的噪音扰民投诉,到社区周边公共交通站点设置的建议等,群众所思、所想、所急、所盼都能及时反映到有关部门、汇集到决策中心。北京通过信访平台、领导信箱、政务热线、网络“留言板”等20余个渠道接收群众诉求;同时,依托公众平台“互动交流”栏目开展24小时网络问政,全面收集社情民意,进一步拓宽民意反映渠道。例如,微信平台针对不同时间节点、场景以及热点,动态调整设置了专项服务专区,例如“防汛专区”“供暖”“降雪、寒潮天气”等专区的设立,大大方便了市民诉求表达。
回应网民意见诉求更有温度
面对网上的社情民意,北京秉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构建全流程闭环的为民服务机制,不走形式、不摆架子、不打官腔,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以“将心比心”的态度倾听诉求,提供“7×24小时”服务;以“马上就办”的作风解决问题,建立“接诉即办”快速响应、高效办理、及时反馈和主动治理的为民服务机制。通过设置相关诉求的点位派、定向派、分类派、推荐派等智能自动派单模式,进一步缩短了诉求交办的时间,跑出群众满意的“加速度”,实现了诉求转办更快捷、受理效率及数据标注精度大幅提升。2024年,12345热线共受理市民反映2419.5万件,同比增加12.9%,解决率满意率双提升。
北京结合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听民声、察民情,办实事、解难题,持续深入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杜绝“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逐个问题制定整改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强化跟踪督办,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由点及面、务求实效,坚持个案问题和共性问题一起抓、解决问题和改进工作齐发力、“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不断完善常态长效工作机制,确保整改结果经得起群众检验;在回应网民意见诉求的过程中,积极探索由文本式叙事、灌输式宣传向通俗化叙事、引导启发式宣传转变,以“网言网语”将宣传话语、政策话语和信息服务话语有机衔接,让群众听得懂、听得明,真切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进一步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
分析研判民声民情更有深度
北京持续深化接诉即办改革,依托1.5亿条市民诉求和300余万条企业法人数据,运用互联网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优势,推动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和公共服务高效化。通过数据驱动创新,既丰富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内涵,也打造了民生大数据与城市治理的智能化平台。各区、街道(乡镇)也各展所长,利用管理指挥平台建立了集用户、数据、应用于一体的“热线+网格+吹哨”系统,实现各层级贯通,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应急反应能力、诉求解决效率和基层治理水平。
北京聚焦群众诉求集中的高频共性难点问题,完善大数据辅助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动市民服务热线从“窗口”向“窗口+智库”转型,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比如:定制类数据聚焦提供高质量决策参考,通过大数据辅助管理决策精细化;分析类数据聚焦服务城市运行监测,对市民呼声和建议进行细化分析,提前发现、主动解决问题;应急类数据聚焦助力突发事件处置,提升城市风险监测感知预警能力,主动排查矛盾隐患,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用大数据、大模型发现来自社会高频反映群体的首发诉求,特别是突发诉求,帮助政府提高处置问题的反应能力和速度,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靶向性和有效性,形成基于群众诉求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链条。
2025年8月16日在北京市通州区拍摄的大运河沿岸景色。 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提升为民惠民实效更有强度
北京持续完善“京通”“京办”“京智”“京策”功能,依托市大数据平台优化政务信息数字化服务,各区、各部门有序将服务事项接入“京通”移动端,推动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的业务流程优化整合,围绕“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次数、减时限”,进一步推进表单整合、办件材料精简、办理时间压缩、业务流程再造,形成场景丰富、体验更优的全市统一申办受理业务体系,解决业务一体化、标准化服务能力不足、同一事项受理标准不一致的问题。
北京在全国首创“目录区块链”系统,累计实现82个市级部门、16区和经开区的数据全部“上链”,同时推动市区两级共完成4.8万类数据资源、37万余个数据项编目,并汇聚了58个市级部门的400多亿条政务数据,相关数据在义务教育入学、购房资格审核、公积金提取等1500余个政务服务场景应用超66亿次。建立完善跟踪回访制度,形成完整的意见处理闭环,变“应对”为“面对”,变“被动”为“主动”,真正实现从“寻找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跨越,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形成“网络收集民意+职能部门联动处置+回应社会关切”的良性循环,不断提升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以及公共服务高效化水平。定期通报响应率、办结率和满意率“三率”情况,以群众满意度评判工作成效,不断把网络这个“最大变量”变成利民惠民的“最大增量”。
群众在哪里,党的关注点就在哪里。北京正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善用网络手段汇聚群众意见,从倾听民意、汇聚民智、解决民忧,延伸至以大数据赋能科学决策与社会治理,真正实现从“键对键”的便捷沟通到“心连心”的深度共情,持续开辟网上群众路线新境界。
作者 | 陈庆修
责编 | 王静静
校对 | 翟婧
审核 | 于川、张凌洁
监审 | 彭亚南、刘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