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工业旅游,推动首都文旅高质量发展

创新发展工业旅游,推动首都文旅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联合发布的《北京市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北京将加大力度开发工业旅游资源,到2027年,力争实现年工业旅游人数达到2000万人次、工业旅游收入达到30亿元。

image (3)

这是9月11日拍摄的首钢园区夜景。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工业旅游具有多元功能。工业旅游是对生产过程、遗址风貌、品牌文化等资源系统整合开发,为公众提供观光游览、消费体验和科普教育等多样化服务的新型旅游形态。北京已形成兼具历史积淀与创新特质的工业文化,深入挖掘工业文化内涵,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型消费场景,全面展现近现代工业的城市记忆、新型工业化的时代形象和现代化都市的时尚风采,对于加快城市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工业旅游是旅游产品拓展与工业美学相叠加的产物。工业旅游将深奥的科技知识,在可触摸的工业场景中变得眼见为实。走进工厂车间,观赏智能物流小车有序无声穿梭,智能生产线机械臂精准焊接,工业机器人轻盈翻转,精准装配部件……如今,曾经“闲人免进”的工厂车间,正在成为游客打卡的“乐园”。当亲眼看到机器人协同作业,亲耳听到机械臂的“咔嗒”声,领略自动化的精准,游客就会生发强烈震撼。这是一种科学技术教育方式,在潜移默化的游览中,可以提升公众科学素养。

特色旅游正在成为新宠,“我有你没有”的项目产品倍受欢迎。深度融合本地特色、提供独特参与感的工业游,正好顺应了这一市场需求。2025年2月,北京就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公开征求意见,拟推出“开新能源车、逛超级工厂、尝水库鱼、品二锅头、赏郊野美景”主题游线路。作为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北京的老旧厂房没有被遗忘,通过更新转型,798艺术区每年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活动近4000场,吸引中外游客1000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到访占比达30%。文化生产和消费对接,培育集“逛、赏、玩、游、购”于一体的文旅消费新业态,让工业文化遗产更有厚重质感。

工业旅游正在与生活方式融合。尤其年轻人,不再满足简单的景点打卡,而是通过旅游展示自己的独特个性和生活享受。沉浸式、互动式的项目设计,让工业旅游超越了传统的生产线参观模式,与生活方式实现深度融合。充满趣味性和互动性的体验,重塑大众对“制造”的认知。它不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可触摸、可参与、可回味的文化旅程。根据该《实施方案》,北京将突出“超级工厂、时尚前沿、城市复兴、工匠传承和工业记忆”五大主题,优化工业旅游资源空间布局,鼓励工业企业、文旅机构开发工厂车间、产业园区、工业遗产和工业博物馆等资源,优化工业旅游供给品质,打造融旅游、购物和体验于一体的工业旅游目的地,推动首都文旅高质量发展。

工业旅游不是简单的“工业+旅游”,重在唤醒游客情感共鸣。工业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不能只满足于“生产线参观+特产销售”的初级模式,应注重打造游客体验与情感联结场景。北京工业文明积淀丰富,工业遗产资源潜力巨大,通过推动厂区适旅化改造、提升市场化运营能力、扩大时尚产品消费、增进数字科技体验等方式,可将硬核工业融入人文叙事,提升旅游体验。沉浸式、叙事化、强互动融为一体,讲好工业故事,可望推动工业场所升级为具有文化磁场效应的价值高地。

作者:张全林 单位:淮滨县委组织部

责编:吴成玲

校对:王灿熙(实习)

审核:于川、张凌洁

监审:彭亚南、刘斌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王灿熙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