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10月15日报道,100余台(个)优秀舞台艺术作品,1000余件美术、书法篆刻和摄影作品,174个群众文艺作品……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以下简称“十四艺节”)将于10月16日至11月5日在重庆市和四川省举办,旨在集中展现我国文艺新高度、新气象及文艺工作者新作为、新风貌,办成一场“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以“艺动巴山蜀水共绘时代新篇”为主题的“十四艺节”,正是将这份时代使命转化为具体实践的重要载体。它将通过舞台艺术的精品集结、群众文艺的活力迸发、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全方位呈现我国文艺事业的蓬勃气象,让艺术盛会的价值与时代强音的内涵深度融合。
舞台艺术硕果累累,精品与人才齐飞。“十四艺节”期间,将有100余台(个)优秀舞台艺术作品亮相,如京剧《齐白石》、杂技剧《先声》、舞蹈诗剧《蜀道》等,这些作品将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新时代以来,我国舞台艺术佳作频出,从反映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话剧《青松岭的好日子》、彩调剧《新刘三姐》,到反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话剧《塞罕长歌》《情系贺兰》,再到反映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歌剧《红船》等,无一不是从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和人民群众火热生活中挖掘题材,深受好评。同时,年轻一代文艺工作者也不负韶华,担当重任,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中,80后艺术家任总导演,90后编导参与创作,演员中00后比例超过50%。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年轻一代的文艺人才迅速成长,为舞台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群众文艺热气腾腾,接地气且充满活力。“十四艺节”上,群众文艺爱好者、群众文化工作者将带来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群众合唱、广场舞等六大门类的精彩作品,参评第二十届群星奖。数据显示,共有5039个作品(团队)参选,参与创作、演出及辅导人员约29.5万人,174个作品(团队)入围终评,其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多,令人瞩目。这些作品紧扣时代脉搏、深刻描绘现实生活,如湖北多地的广场舞《雕花剪纸》,男女老少齐上阵,既传承了非遗,又展现了生活气息。此外,各地“村晚”也热火朝天,广大村民站上舞台、当上主角,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也带动了乡村旅游和产业发展。群众创,群众演,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参与到创作、演出中,让群众文艺人气高涨,充满了浓浓的人间情、烟火气。
传统文化持续圈粉,创新与跨界并举。中华文明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和文艺创新的宝藏,“十四艺节”的开幕式舞蹈诗剧《蜀道》将从五丁开道传说追溯蜀道起源,展现“一条古蜀道,半部华夏史”。近年来,从舞剧《杜甫》、川剧《梦回东坡》等优秀作品,到基于国宝文物创作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和舞剧《五星出东方》,再到越剧《新龙门客栈》的环境式剧场探索,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让传统文化不断出新出彩。同时,科技赋能文艺创作成效显著——新国风沉浸式幻境秀《新刘海砍樵》借科技打造沉浸体验,中国国家话剧院话剧《苏堤春晓》推出第二现场打破观演边界,中央民族乐团联合抖音直播发起“DOU有国乐”计划拓宽传播路径,让文艺创作的叙事方式、表现形式、传播渠道等不断丰富,优质文化资源跨越山水阻隔,让人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文化盛宴。
“十四艺节”是我国文艺发展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它将通过舞台艺术、群众文艺和传统文化等多个方面,奏响时代强音,引领时代风尚。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艺术盛会的精彩呈现,也期待我国文艺事业在新时代能够不断繁荣发展,创造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
作者:黄宗跃
责编:吴成玲
校对:王灿熙(实习)
审核:于川、张凌洁
监审:彭亚南、刘斌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