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讲好百姓故事 弘扬抗战精神丨歌声里的抗战故事

【文稿】讲好百姓故事 弘扬抗战精神丨歌声里的抗战故事

我的老家是(北京市)房山区霞云岭乡,这个地方您可能不熟悉,但这首歌您一定听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的诞生地就在我的老家。

1943年10月,19岁的曹火星来到我们堂上村开展抗日宣传工作,他把对党的热爱凝结于笔端,创作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这首歌。歌曲旋律明快,又唱出了老百姓的心里话,很快就在平西在各个抗日根据地传开了,鼓舞着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

1

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革命歌曲纪念馆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热度最高,参观的人只要走到这儿都会驻足凝望,倾耳聆听。

当年,曹火星就在这个小房子创作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1950年,毛主席听到这首歌以后就加了个“新”字,从这个“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加了个“新”字,就唱成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点睛之笔,加了个“新”字,才唱起来非常铿锵有力。

在纪念馆里,除了这首歌,还有二百多首革命歌曲贯穿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党史。“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那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抗日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出现了极大的困难,缺吃少穿。为了打破日寇的封锁,实现粮食自给自足,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发出号召,边区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尤其是王震率领三五九旅开赴南泥湾军垦屯田,创造了“陕北江南”的奇迹,创造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官兵一致、同甘共苦的“南泥湾精神”。为了弘扬这种精神,贺敬之和马可,创作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南泥湾》,这首歌呢旋律优美、朗朗上口,坚定了根据地人民抗战到底的信心,更是伟大抗战精神的生动体现。

感人的歌声,留给人的记忆是长远的,甚至连听歌时的感触,都会烙印在记忆的深处。每当我们唱起这些歌的时候,那声音绘制的形象、声音绘制的情感、声音唤醒的血脉,就会把抗战的峥嵘岁月一幕幕的放映出来,激励我们不断汲取,赓续奋斗的磅礴力量。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