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十四五”期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丰富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战略和政策体系,推动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持续向纵深拓展。我国逐步构建起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不断积蓄强大势能。
在长三角,4小时车程内就能解决新能源汽车所有的配套零部件供应;在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间实现“一小时直达”;0.007秒,新疆的绿电就能跨越2000多公里,送达川渝地区……今天的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相连成势,从蓝图变为可触可感的现实。
如何高质量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的一件大事。“十四五”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了10场区域协调发展座谈会,并在多次考察调研中对区域协调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总书记强调,要“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在东部地区,总书记鼓励其加快推进现代化,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要求西部地区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对于中部地区,总书记强调要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对于东北地区,总书记指出要维护好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等“五大安全”,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推动区域重大战略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促进区域间融合互动、融通补充。围绕这一目标,中央强化区域协调发展的顶层设计,合并西部开发、振兴东北、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多个领导小组,专门成立了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从战略、全局上来谋划区域重大战略。
“十四五”期间,重大区域战略向纵深推进。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三大动力引擎作用持续增强,占全国经济的比重保持在40%以上。东北地区战略支撑更牢靠,2024年,东北三省粮食总产量近3000亿斤,相当于为全国人口每人生产了200斤以上的口粮,有力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十四五”期间,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西部地区中欧班列累计开行3.7万列,占全国近一半,实现“内陆变前沿”。“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能源大动脉为东部地区输送了40%的用能。“东数西算”八大枢纽节点算力规模约占全国70%。中部地区发挥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优势,培育形成1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量子科技、存储芯片、工程机械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十四五”期间,“江河战略”深入实施。长江坚定实施十年禁渔,沿线1公里内化工企业清零,长江干流连续五年保持Ⅱ类水质。长江经济带正成长为引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2024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经济总量的近一半,对全国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沿黄河9省区累计完成造林2亿亩,修复退化草原2.31亿亩,黄土高原由黄变绿,黄河水由浑变清。
“十四五”期间,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推进。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要素自由流动机制、公平监管体系等“四梁八柱”基本建立,集中清理4218件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已实现跨省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邮政快递网,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和要素市场正在加速形成。
“十四五”期间,城乡融合程度不断加深。2024年末,我国城镇化率为67%,比2020年末提高3.1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6.9%,增速比城镇居民高2.4个百分点。
面向“十五五”,我国将继续坚持全国“一盘棋”,积极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积蓄起强大势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