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和实施发展规划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治理方式

制定和实施发展规划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治理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新中国成立以来,用中长期规划(计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这一方式在我国国家建设进程中渐进形成并不断完善。可以说,这是与我国的社会制度、发展阶段、文化传统等基本国情相适应的重要国家治理方式。同时,中国式规划对世界其他国家也具有借鉴意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彭斯认为,坚持制定五年规划让中国受益匪浅,这一经验值得西方学习借鉴。

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规划原则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最初的解决温饱到现在的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国的每一个五年规划,都包含着许多与老百姓幸福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指标、民生工程和民生举措。为了保障国家发展规划充分体现民情、反映民意,《国家发展规划法(草案)》明确规定,编制国家发展规划应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并接受监督。正是在一个个“五年规划”的编制与实施中,“国之大者”与“民之所需、民之所向”同行并进,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得以不断改善和提升。

在制定和实施五年规划的过程中充分展现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正是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我国在重大工程、前沿科技、脱贫攻坚等方面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制定和实施五年规划,可以有效实现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集中统一领导,谋划大计、稳定大局,并通过系统高效的组织动员和协调一致的行动,办成大事。在规划制定中,通过科学谋划并广泛征求意见,达成最大共识;在落实中,构建完整系统的规划体系,把国家发展总体目标按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细化分解,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资源,形成上下协调的全国一盘棋工作格局。

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和战略接续性是社会主义发展目的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通过连续的五年规划的形式确保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从“一五”计划到“五五”计划,党确立了“四个现代化”目标;从“六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人民生活实现了从解决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跨越。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制定新“两步走”战略,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局面。新“两步走”战略为“十四五”规划以及之后的“五年规划”提供了战略遵循和目标指引,“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一起统筹规划,凸显了规划的内在连接性和权威性。

我们党有效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并不断探索合理有效的实现方式。

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党不断总结制定和实施五年规划的经验,探索形成了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由中央全会提出规划建议、国务院编制规划纲要草案、全国人大审查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实施的制度设计,从而将党的施政理念、正确主张有效转化为国家意志。党中央重大战略决策通过这些程序,转化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建议起草组组长,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国家发展规划工作,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战略部署,使规划成为党中央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

“坚持理论创新”是党百年奋斗形成的十条宝贵的历史经验之一。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充分运用到国家发展规划之中,是实现党的领导的关键举措。正是在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党的重大创新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才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新认识,形成了引领现代化建设的科学路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十五五”规划将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我们既要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阶段性要求、不同领域的特点,使制定的规划和政策体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又要在前沿实践、未知领域,鼓励大胆探索、敢为人先,寻求有效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努力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

面对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新发展形势,尤为需要通过党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国家发展规划体系,既体现党的坚强统一领导,又不断凝聚共识,提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目标任务,形成踔厉奋进、共创伟业的强大力量。

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证明,中长期发展规划既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核心问题。对此,西方经济学长期坚持让市场决定一切、认为政府只能做“守夜人”,即使后来凯恩斯主义主张实行国家干预、运用宏观经济政策调节社会经济活动,也没有把政府与市场两方面的优势都发挥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坚持独立自主,依据自身国情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注重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协调互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深化对政府和市场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新观点,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重要原创性贡献。

编制和实施国家发展规划,是发挥政府作用的重要抓手,可以有效纠正“市场失灵”。发展规划可以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并通过前瞻性布局、优化制度设计、科学制定政策,发挥补短板、强弱项、固根基、扬优势的作用,有效弥补“市场失灵”。我国制定的五年规划、行业规划等,不仅阐明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部署,还明确了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任务。这些规划不仅推动跨周期设计和逆周期调节相协同、总量提升和结构优化相促进,持续提升宏观治理效能,而且为市场提供了清晰的预期、框架和信心,使得企业能够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制定长期发展战略,避免短视行为,最终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

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国家发展规划,有利于保持国家战略连续性稳定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实践证明,编制和实施国家发展规划,是我国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重要法宝,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一种新型国家治理方式。

(作者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传媒与舆情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