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战”一词具有明确丰富的含义,最初是一个军事术语,现被广泛应用于需集中优势资源解决的重大任务之中,从而实现阶段性或全局性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攻坚战”这一战略术语,将其与脱贫攻坚等重大战略任务相衔接,进一步凸显了该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重要性。深入学习领会这些重要论述,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更加深化对新时代新征程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认识,对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3年1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扎扎实实打好扶贫攻坚战,尽快使全国扶贫对象实现脱贫,让贫困地区群众生活不断好起来。将小康社会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体现了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对美好生活一脉相承的共同向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伟大的历史使命,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理念指导下,打赢了脱贫攻坚战,补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块短板,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这对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稳定完善帮扶政策,培育新兴产业,不断增加脱贫群众收入,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统筹推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关键承诺。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底线意识,切实增强风险防控能力,不断加强制度建设,用科学完备的制度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逐步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积极发挥政府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加大科技扶贫力度,解决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健全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切实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出台相关环保制度细则,着力推进污染防范和治理工作,以零容忍态度坚决制止和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打响改革攻坚战。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改革是进一步调整生产关系,使之更加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必要举措,也是激发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实现了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我国过去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的发展存在着结构性矛盾突出与创新性不足等因素,这些问题的出现迫切需要通过改革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系统化的制度建设将这一目标落到实处,围绕经济、政治、法治、文化、民生等重点领域立柱架梁,构筑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聚焦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突破第四代核电机组、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关键核心技术,前沿领域创新成果快速涌现,但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新时代新征程,要强化使命引领,锚定国家战略需求,瞄准科技前沿,依托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建立保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制度体系,着重解决影响制约国家发展全局和长远利益的“卡脖子”科技难题,着力以自主可控的创新链保障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注重以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实现“弯道超车”,推动更多新质生产力领域实现并跑甚至领跑,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2025年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要始终保持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保持战略定力和高压态势,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让,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打好这场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腐败不仅严重侵蚀着国家的肌体、损害着人民的利益,同时也危害着国家的政治安全,威胁社会公平正义与人民信任基础,最终会导致社会退化。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警惕并坚决惩治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坚决惩治腐败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以雷霆万钧之势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当前,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在一些重点领域反腐败斗争形势仍然严峻复杂,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花样翻新。要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反腐败斗争形势任务和大局大势,聚焦重点领域,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筑牢思想堤坝,树立正确权力观、政绩观。深化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赋能反腐,切实提高腐败问题的侦办效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