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通过加强民生建设、完善分配制度、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举措,推动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这一部署既延续了党对共同富裕的一贯追求,更立足新时代发展阶段作出了制度性安排,深刻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和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从毛泽东同志强调“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到邓小平同志提出“我们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带动和帮助落后的地区”,再到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我们党对共同富裕的理论认知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从覆盖范围看,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普遍富裕而非少数人独享;从内容构成看,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双重富足而非单一维度;从实现路径看,共同富裕是共建共享的奋斗成果而非平均主义的“福利盛宴”;从推进节奏看,共同富裕是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而非一蹴而就的即时目标 。这一科学界定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5年10月5日,在长江三峡瞿塘峡峡口附近,夕阳映红天空和江面(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推进共同富裕必须依靠制度创新提供根本性支撑。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部署的制度建设任务,既立足当前破解发展不平衡问题,更着眼长远构建长效机制,形成了多维度、多层次的制度保障体系。
其一,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同时,着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结合,实现效率与公平的辩证统一,为“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的良性互动奠定制度基础。其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确保这三重分配相互衔接、有机联动,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推动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其三,突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导向,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到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从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到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诸多举措直指广大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尤其是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的持续发力,通过资源向基层、农村、欠发达地区倾斜,有效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为共同富裕筑牢民生底线。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共同富裕的目标最终要通过扎实实践落地见效。其一,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物质基础的核心支撑。共同富裕必须以雄厚的物质财富为前提,新质生产力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点,成为“做大蛋糕”的核心动力。通过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产业化,既能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又能拓宽收入增长渠道,为共同富裕注入可持续的经济动能。其二,缩小城乡差距是重中之重。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通过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盘活农村资产、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等举措破解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 ,紧紧抓住共同富裕实践中“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彰显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定力。其三,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通过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举措,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需求,实现物质富足与精神富有相统一的更高层次富裕。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关于共同富裕的部署,既立足历史传承又回应时代需求,既明确制度方向又细化实践路径。随着这些部署的落地见效,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取得新的实质性进展。
作者 | 邢雅
责编 | 王静静
校对 | 翟婧
审核 | 于川、张凌洁
监审 | 彭亚南、刘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