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系统阐述了“十五五”时期的历史方位、发展目标及实施路径。“十五五”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面临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的新形势。这一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重点实现七大目标: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科技自立自强水平提升、深化改革取得突破、社会文明程度提高、民生品质改善、美丽中国建设推进及国家安全巩固。本文强调,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战略部署提供方法论指引。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廓清“十五五”历史方位,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一、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处历史方位
开展任何工作、处理任何问题,都必须首先明确目标、认清自身的历史方位、分析面临的现实环境,并据此确定实现目标的主要策略与具体措施。因此,廓清历史方位成为做好“十五五”工作的关键所在。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十四五”时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在这一时期,我们要把握主要矛盾与战略机遇,有效发挥我国发展优势,应对经济运行中的风险挑战,推动中国经济向更高平台、更好阶段、更远目标前行迈进。
“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大国关系牵动国际形势,大国间互动进入新阶段,国际经济格局、地缘政治形势发生变化,带来或隐藏或已经显现出来的风险,国际形势演变深刻影响国内发展,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从国际看,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具备主动运筹国际空间、塑造外部环境的诸多有利因素。比如,我国在维护国家利益、维护世界贸易的有序进行方面展现出巨大勇气和智慧;“一带一路”深入推进;中国理念、中国方案逐渐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参考;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与此同时,世界变乱交织、动荡加剧、大国博弈更加复杂激烈等问题仍然存在,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上升,风险挑战增多。但危中有机、危可转机,我们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更加彰显。
“十五五”时期,我们既要乘势而上,又要迎难而上,把各方面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效能。
二、明确“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一)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我们既要使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也要优化经济结构,更要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建议》指出,“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持续增强,经济增长潜力得到充分释放”。
(二)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
我们既要做好基础研究发展工作,鼓励原始创新,也要把创新与市场需求、产业需要进行深度结合。《建议》指出,“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快速突破,并跑领跑领域明显增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创新驱动作用明显增强”。
(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
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果。《建议》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更加健全”。
(四)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社会文明程度既包括人民的精神风貌、精神文明的有效提高,也包括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建议》指出,“文化自信更加坚定”,“国家软实力持续提高”。
(五)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这一理念指引下,要确保劳动者获得和选择工作的基本权利。《建议》指出,“高质量充分就业取得新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
(六)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生产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建议》指出,“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初步建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
(七)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
《建议》指出,“重点领域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化解”。我们要苦练三个本领:第一,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提高对风险的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的能力;第二,坚持底线思维,通过制度管理,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第三,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没有新安全格局的保障,新发展格局可能受到各种风险因素的袭扰和动摇。
这些目标催人奋进,描绘了中华民族越来越强、越来越繁荣的伟大历史画卷。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撸起袖子加油干,推动我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国际地位持续提升、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续写“两大奇迹”新篇章
(一)“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建议》提出,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围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障,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
第一,再次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重要方面。我们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有效应对当前国际经济运行的复杂局面,有序化解国内经济运行中的风险和矛盾,推动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带动社会各项事业有序提升和发展。
第二,对比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没有再提“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其实,高质量发展本身就包含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相关内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为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仍要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增“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障”。全面从严治党,对经济稳定运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确立和不断提升、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有效实现,以及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有利局面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将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社会高水平运行的根本保障,是现实的、有效的、科学的。全面从严治党不仅是当前发展的关键所在,更将在未来持续发挥作用,引领我们取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成果。
(二)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第一,推动产业创新。《建议》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方面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