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

  • 中国人均GDP去年就达到3600美元,中等收入发展阶段的各类陷阱已不同程度地凸显,如何在加速发展中越过这些“陷阱”,是执政党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实际上,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就提出了中国发展前景的两种“可能性&rdqu...[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4 查看:340次 标签:胡鞍钢

  • 一、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中国在步入现代化,实现小康进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面临着许多长期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就生产力诸要素而言,人口与资源的矛盾以及由此派生的其他矛盾始终是一个较为核心的问题。在举世瞩目的发展与变革进程中,中国正处在前所...[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4 查看:888次 标签:胡鞍钢

  • 一个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不应仅仅取决于“发展中”还是“发达”国家的判别。本文是《中外对话》连载的第一篇,享誉世界的经济学家胡鞍钢将解释代替性的分类原则。 目前并没有一个为世界各国所接受的全球...[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4 查看:400次 标签:胡鞍钢

  •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著的《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学习出版社出版),是一本正本清源的重要理论著作。该书强调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要适应国情的需要,强调我国不能搞“三权分立”,同时客观地指出&ld...[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4 查看:781次 标签:胡鞍钢

  • “十一五”规划已经正式实施了四年时间,2010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十二五”发展打基础的重要一年。 本文作者根据“目标一致法”,对...[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4 查看:315次 标签:胡鞍钢

  • “文革”乱源,“自上而下”,固然是真确的。半个多世纪,哪一回社会大响动不是“自上而下”?只是“文革”景观的“自下而上”,倘非亲历,今天...[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4 查看:481次 标签:陈丹青

  • ...[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4 查看:1407次 标签:陈丹青

  • 上世纪赴欧学艺的著名官费生,先有二十年代的徐悲鸿与林风眠,继之有三十年代的吴作人与吕斯百,到了四十年代,赵无极、熊秉明、吴冠中三位先生,成为二战之后到1949年之前,民国政府派赴欧洲的最后几位艺术官费生。 2000年我初到清华美院,被领去拜...[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4 查看:300次 标签:陈丹青

  • 陈丹青:鲁迅与艺术 ——2010鲁迅论坛发言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谈论鲁迅和艺术的关系。我想大约说几点:其一,是鲁迅的偏爱和品位。...[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4 查看:360次 标签:陈丹青

  • ...[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4 查看:593次 标签:陈丹青

  • 谁都明白不再是行政官僚为大学服务,而是大学为行政官僚服务——这样的大学,真不如没大学。没有大学的时代,渴望教育的人们还有营造大学的可能,一旦遍布这样的“大学”,则当前罄竹难书的伪教育便只剩一项是&ldquo...[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4 查看:385次 标签:陈丹青

  • 一、没有政治改革怎会有中国今日之崛起? 这个世界变化真快。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担心外界的恐惧,不太愿意使用“崛起”这个词来形容我国的迅速发展,但外界却偏偏喜欢使用这个词。美国媒体检测机构“全球语言观察&...[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4 查看:463次 标签:张维为

  • 张维为 复旦大学外文系毕业,日内瓦大学国际关系博士,曾为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现为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日内瓦亚洲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著有《改造中国:经济改革及其政治影响》(英文)、《中国触动全球》等著作。上世纪80年代中期曾担任邓小平及其他中国...[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4 查看:561次 标签:张维为

  • 几天前,挪威诺贝尔评审委员会主席亚格兰在《纽约时报》撰文,还是用“人权标准高于国家主权”的老生常谈为自己把和平奖授予刘晓波进行辩护。这就涉及到至少三个问题: 第一,什么是人权标准?在现实政治中,各国的人权标准存有巨大...[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4 查看:544次 标签:张维为

  • 有些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是一个“文明国家”,并把中国数千年的“文明” 看作是中国建立现代国家的包袱,也就是说中国无法形成西方意义上那种具 有现代法律、经济、国防、教育、政治的“民族国家&rdquo...[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4 查看:812次 标签:张维为

  •    1987年10月,东欧和苏联的动荡已经初现,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总书记卡达尔来华访问,邓小平与他会晤,向他提出忠告:不要照搬西方的做法;不要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不要丢掉自己制度的优越性。我想卡达尔本人是赞成...[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4 查看:562次 标签:张维为

  • 中国模式这个概念,海外用的比较多。在海外,中国崛起可以说是一个无处不在的事实。但中国模式有很多缺点,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模式比,包括西方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推行的模式,中国的总体效果比他们的模式好得多。很多事情往回看会有一种后怕,如果中国当初没有主心骨,没有自...[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4 查看:655次 标签:张维为

  • ...[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4 查看:779次 标签:张维为

  • 2008 年12月7日,我再次来到了印度的最大城市孟买。由于11天前刚发生了恐怖主义袭击,来孟买的人锐减,飞机上的座位一半都空着。我过去抵达孟买都在夜间,所以对这个城市没有什么"空中印象"。这次我特意挑选了一个靠窗的座位,希望从空中一睹这个印度的传奇城市...[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4 查看:792次 标签:张维为

  • 【编者按】高铁故障了,骂!航班晚点了,骂!官员腐败了,骂!……在拥有近5亿网民的中国互联网上,一打开网页,劈头盖脸的骂声一片,来势汹汹。令人惊讶得不能不反思:“国人的脾气为何如此之大!” ...[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4 查看:450次 标签:陈丹青

理论大视野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