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解决我国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问题*

逐步解决我国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问题*

(二〇〇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在二十一世纪,我们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要更加重视。研究和解决我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必须从国情出发。我国最大的国情是人多地少、人多水少。人均占有农业资源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耕地和水资源严重不匹配,黄河以北的耕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大部分,但水资源只占全国的百分之十九。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艰巨性。
  提高我国的现代化水平,解决农民就业和增收问题,必须调整农村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走工业化、城市化的路子,把农村人口尽可能多地转移出来。这是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共同规律,是一个大方向。我们也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这条路。对这个问题,我进行了长期思考。我在上海当市长时,上海市市区常住人口七百多万,流动人口近一百万。这些年,上海流动人口增加到了二百多万,北京更多一些。当时,我们认为要保持社会稳定,就要把农村人口稳定在农村,提出了“离土不离乡”的口号,主要是担心人口无序流动冲击城市的社会秩序,给城市造成很大压力。后来,根据实际情况,主要是经济不断发展,我们提出了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流动。经过这若干年的观察,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前进了,就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人口要逐步有序地向城镇转移。
  降低农村人口比例,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但是,也要看到,这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太急了不行。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太大,而且新增人口主要在农村。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城市人口从一亿七千万增长到四亿八千万,城市化率达到了百分之三十七点七,但农村人口的绝对数量并没有减少。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了一亿五千万,但务农劳动力还增加了四千万。现在,我国人口达到十二亿七千多万,农村人口占百分之六十二点三。如果按公安部门的户籍统计,农村人口占百分之七十多,统计口径不同。美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百分之二点一,加拿大是百分之二点八五,澳大利亚是百分之四点八五,俄罗斯是百分之十点三二,阿根廷是百分之九点九,印度是百分之五十三点二。从国际比较看,我国农村人口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
  我们要高度重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继续从各方面创造条件。一是要继续发展乡镇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二是要发展小城镇。三是要引导农民有序流动,对进城务工农民要搞好管理和服务,不能搞歧视政策。有些方面过去形成的已不合时宜的政策规定,要加以改变。四是要坚持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性和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努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我一直坚持这个观点:虽然现在高技术越来越发展,但根据我国国情,在不影响效益和质量的前提下,凡是能够多用劳动力的地方还是要多用。要十分重视发展中小企业,即使是西方发达国家也很注意扶持和发展中小企业。五是要在宏观上完善政策,包括户籍制度、子女入学、住房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和完善。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很多问题,定性还容易一致,定量就比较复杂了。我们提出要注意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但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进度如何掌握才最稳妥,才最适合国情?这些经济社会方面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有时候比自然科学上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还要难,主要原因是社会问题很复杂。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方向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但要有一个历史的过程,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关于提城镇化还是提城市化,我看实质都是要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的问题。根据我国国情,不能一下子就笼统地提城市化。城市化要推进,小城镇建设也要加强。如果简单地提城市化,可能使很多人期望值过高,实际上做不到。不论提城镇化还是提城市化,都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推进,也就是说,我国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问题,要在工业化、信息化的进程中逐步加以解决。
  在城市化过程中要防止产生“城市病”,这是一个大问题。我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圣保罗的制高点上往下一看,看到的是大片大片贫民窟。南非一些城市周围也有大片铁皮房。这种状况造成了很大的社会问题。对此,我们要引以为鉴。
  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带有根本性的措施。近几年,中央提出的结构调整已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农业种植结构、生产结构、品种和品质结构以及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优质专用农产品大幅度增加,畜牧业比重明显提高,产业化经营发展很快。今年,农民收入出现恢复性增长,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是得益于结构调整。结构调整不仅对于增加农民特别是主产区农民的收入意义重大,而且是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的挑战的关键措施,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对农民收入增长减缓的问题,要全面认识。从大的方面来看,一是要保障农产品供给,二是要增加农民收入。当前突出的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一方面是,农产品供应充裕,价格便宜,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了好处,为国有企业改革、职工下岗分流创造了条件。这几年物价没有上涨,与农产品价格低有很大关系。如果在很多人下岗的情况下,物价大幅上涨,城市就不会这么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民又一次为国家作出了贡献。而另一方面是,我国百分之六十二点三的人口在农村,是一个潜力很大的市场,但潜在的市场不等于现实的市场。要研究怎样把农村潜在的购买力变成现实的购买力,想方设法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农村劳动生产率得不到提高,农民收入上不去,农村购买力如何提高?农村潜在的市场如何成为现实的市场?我们在进行政策设计时,要兼顾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在两者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
  要始终高度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保护粮食生产能力。“民以食为天”。这个道理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目前,我们粮食供给充裕,库存较多,扭转了长期短缺的局面。由于过去三年自然灾害等历史经验,我对保证粮食生产看得很重。前几年,有关部门对我说粮食多了,我不听。后来,他们又来对我讲,现在粮食多得不得了,收购、仓储等遇到了很大问题。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国现在出现的粮食剩余还是低消费水平上的剩余。与发达国家主要农产品的人均产量相比较,我们还有很大差距。今后人口还要增加,生活水平要不断提高,如果多吃肉、蛋、奶,粮食需求还要大幅度增加。我们要关注人民的营养问题,改善膳食营养结构的大方向要坚持。从饲料转换的角度来看,我国的粮食还远远不够。因此,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特别是要保护耕地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要注意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这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抓紧研究政策措施。但是,决不允许用行政办法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土地关系农民的就业,也是农民的社会保障。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民家里有块地,就进退有路。现在,我们是两个结构调整同时进行,城市在进行企业改革和工业结构调整,以减员增效;农村也在进行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以增加非农收入。在这种情况下,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对保持社会稳定很重要。我更多是从政治角度看的。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很多皇朝都是由于封建地主大搞土地兼并、最后引起社会动荡而垮台的。对土地问题一定要慎重。我们下决心让农民承包土地延包三十年,就是要给农民吃定心丸。有一点必须明确,就是农民的土地使用权不能随便动,更不能随便什么人就去买断了。对有限的耕地,要坚持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制度。这几年,粮食相对多了,但还是要从战略上考虑保护耕地的问题。如果没有足够的耕地,将来万一需要,又拿不出来,就会出大问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这是江泽民同志主持召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座谈会时讲话的要点。

责任编辑:齑羸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