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兆琦:《史记》以及吕后的故事

(本稿未经报告人审核。作者观点不代表宣讲家网立场。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

今天上午我先简单介绍一下《史记》这个书,主要的时间想讲一个故事性强、使用价值也比较高的刘邦的皇后——吕后。   第一部分咱们介绍一下司马迁和《史记》;第二部分讲吕后。

司马迁与《史记》

第一个部分讲进司马迁与《史记》的一些简单情况。首先,这是山西韩城市的司马迁墓。右侧的那一副图片是这个墓的远景,下头这个牌坊是在山坡底下。过了这个牌坊,沿着山坡一直向上走,走到后头最高的这个地方就是司马迁墓,牌坊上写的“高山仰止”,比喻司马迁的人格我们看起来像仰望高山一样。右边的这一副就是司马迁墓,用砖围着上面长起了很大很大的松树。这在山西韩城,从北京去,过了太原再往南走,过了侯马拐弯向西,坐火车过了铁桥就是韩城,在黄河边上。

司马迁是汉武帝时期人。在汉武帝时期出现了两个人物,一个是伟大的政治家帝王是汉武帝,再一个是大思想家、艺术家、文学家,就是司马迁。这两个人几乎在同一个时代。

司马迁在汉王朝汉武帝时代当过史官,叫太史令。后来由于统治阶级的迫害,司马迁受了宫刑,那就成了太监了,只适合于在皇宫里面出入了,所以就当了中书令。司马迁一生做了这么两个小官,地位不是很高,但是他靠近皇帝。所以说他可以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史记》这个书就是反映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古代史,尤其是反映了秦始皇以后一直到项羽、刘邦,一直到汉武帝的历史。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这个时期,《史记》分五个部分,《本纪》、《世家》跟《列传》这三个部分都是写人物,《书》跟《表》是一些专门的资料。

《史记》的性质我们注意这么四点。

第一、《史记》是我国最杰出的历史著作。中国历史书很多很多,如果有人问我们中国的历史书里面哪一部最杰出,你就说是《史记》。中国的历史书里面还有哪一部很杰出或者是很伟大,那你就说是《资治通鉴》。咱们作为不是专门研究这个历史的人,也要知道《史记》,要知道《资治通鉴》。

第二、《史记》不光是历史,也是杰出的文学。《史记》里面文学的成就比后代的小说一点都不差。可能很多同志在上学的时候就读过很多司马迁的作品了,像《廉颇蔺相如》的故事,像《飞将军李广》的故事,像刘邦项羽《鸿门宴》的故事。这些都是很有名的。所以说《史记》不光是历史同时还是文学。

第三、《史记》有一种古代百科全书的意义,是各种学问的总汇,各种学问的集大成。因此我们要想了解古代哪一门的学问,都需要注意《史记》。比如说我要想了解了解这个中医在古代是怎么发展下来的,那么你可以去看看《史记》,《史记》里面有中国古代的中医,什么扁鹊、藏公等等这些。你要说想了解中国古代的军事学,中国有哪些古代的军事理论,有哪些著名的军事家,那你可以看《史记》。我想研究古代的天文、地理、经济、法律,哪一个部门的专门史,你都要从《史记》开始学起。你可以花的时间少,取得的收获大。所以说从这个方面讲,《史记》是一个集大成,是一个古代知识的总汇。这是第三点。

第四、《史记》是司马迁的一家之言。司马迁写历史,但是司马迁不是为了写历史就到头了,写历史不是他的目的,他要通过写历史来表达他的一些观点,他对于治国平天下的一些看法。因此《史记》里面到处都体现着司马迁对于如何治理国家表现了他的一些观点。所以《史记》还是司马迁的一家之言。司马迁写着写着历史人物就说起他自己的话来了,写着写着古代的人物就抒发他自己的感情。所以《史记》主观性很强、抒情性很强,带有司马迁个人的特点,因此也可以说读《史记》就是读司马迁。你读任何一个人物、任何一个事件,都可以看出司马迁的思想观念、立场、感情。

所以说《史记》是个什么书? 第一它是历史,第二它是文学,第三它是一个百科全书,第四是司马迁的一家之言。这四点希望大家能够注意。这个问题就说完了。

司马迁的《史记》在今天看来,有四个方面表现了他思想的进步。中国历史书浩如烟海,但是并不是每一种历史书都很进步。司马迁的这个书思想进步,第一条表现在他对于中国境内各民族的看法。现在大家都说中华民族有五十六个民族,我们大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各个民族都是皇帝的子孙,都是炎黄子孙,这个话是从哪说起,就是从《史记》开始。《史记》写历史,写到周边的各个民族的时候,都把他们的家谱续到皇帝,续到汤尧虞舜这个根上去。这个问题是《史记》里面一大重点。这个东西从科学性上来讲有它的问题,但是这种思想和民族都是一个主见,大家都是兄弟。这个问题不是司马迁的发明,是司马迁总结了春秋战国以后的思想观点,把它归纳起来写入《史记》的。这个东西一旦写入《史记》,两千多年以来深入人心。现在不光是汉族人说我们是皇帝的子孙,少数民族也说我们是皇帝的子孙。像过去的匈奴人,包括现在新疆地区的一些民族,也说我们是皇帝的子孙。 

所以说这个东西对于我们国家的团结、对于我们国家的巩固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司马迁的第一条。司马迁不光是说各民族都是皇帝子孙,而且还反对大汉族主义,反对汉武帝,当时对于兄弟民族的侵略,司马迁是既同情国内的劳动人民为了战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同时也写到兄弟民族受到汉王朝的迫害所付出的代价。他是批判统治者,同情兄弟民族的压迫,歌颂民族友好团结。这个民族观在今天受到中国国内外所有的华侨、所有华裔的拥护、肯定。

第二条《史记》里头有一种很进步的经济思想。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从秦朝、汉朝这两千多年以来就是注意发展农业。发展农业是对的,但是不应该打击、排斥工商业。但是中国的这个传统,中国的历代的统治者,都打击工商业、排斥工商业这个问题是很严重的。恩格斯、列宁对于工商业者的评价都很高。唯有咱们,建国初期那几十年打击私人工商业,排挤这个商人,把商人说成了剥削阶级,把工商业者说成剥削者。这个问题不是从解放以后才有的,中国打击工商业,把工商业者视为害虫、视为不孝者、应该铲除,这个思想从商鞅、韩非就开始鼓吹。秦朝、汉朝的工商业者在国家里面处于二等罪犯的地位。国家要征兵修长城、打仗,第一是调这个监狱里面的犯人,犯人不够就调工商业者,工商业者是二等罪犯。工商业者如果还不够,就要调查这些做官的、这些农民的祖宗三代里头有没有经过商、有没有人从事过手工业,如果有,你就是三等罪犯,也得去当兵、修长城。所以说这个打击中国工商业是很严重的。

司马迁这个书上写,早在汉武帝时代,中国的工商业已经很发达了。但是汉武帝把它摧跨了,想尽办法把它折腾垮台。所以这对于工商业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没有工商业的发展这个社会是很难进入现代化。你想在汉朝的时候,哪里有法国、哪里有英国?更没有美国。中国在汉朝那个时候经济很先进。结果呢?中国的历代统治者打击工商业,司马迁在《史记》里面歌颂工商业,认为工业、商业、农业应该齐头并进,应该是相辅相成地发展。《史记》里头为工商业者树碑立传,歌颂工商业者的本事、才干,把他们写入《史记》。

司马迁歌颂商人有一个很生动的故事。歌颂了谁?歌颂了孔子的弟子子贡。孔子有好多弟子,孔子最喜欢的是谁?是颜回。但是在《史记》里面颜回究竟有什么本事没有?没有本事,书呆子,而子贡就不是。在《史记》里面司马迁说子贡是一个具有很多跨国公司的大商人,子贡坐着高车骑着大马带着成百上千的侍从,走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的元首都得出来,恭恭敬敬接待子贡。为什么?他怕子贡不给他贷款,不借给他钱。司马迁还接着说了,孔子为什么能够周游列国都受到各个国家的接待呢?关键是子贡花钱给打点的,如果没有子贡的话,那孔子到了别的国家,谁要他,谁瞧得起他?那是子贡花钱给他铺平道路。这个地方就表现了司马迁对于商人的重视。相反,历代的统治者包括儒家思想,瞧不起商人,蔑视商人,子贡在孔子那里地位是不高的,颜回是高的。这些地方就是表现了司马迁在经济思想上有他特别杰出的地方。

第三点《史记》表现了司马迁的思想进步。《史记》民主性、批判性很强,司马迁对于汉朝的皇帝歌功颂德很少,而是指出他们的黑暗面,指出他们的缺陷,很尖锐。大家都知道,司马迁写刘邦跟项羽的时候,他是歌颂项羽的,而对于刘邦有很多的挖苦、讽刺。但是司马迁写刘邦写得还是很全面的。但是司马迁在写到汉景帝、写到汉武帝,那个批判就相当相当尖锐,歌功颂德跟少。这个等到咱们下面讲吕后的时候也可以附带说一些问题。

所以这个《史记》中国古代的历史,尤其是二十四史很有名的,一个朝代一部,这里面对统治者歌功颂德很多。但是《史记》给汉朝的帝王歌功颂德很少,批判很尖锐,所以我说它民主性很强、批判性很强。这是第三个方面。

第四个方面就是《史记》里面表现的人物都有一种很感人的价值观、生死观。《史记》里写的大多数人物都是激昂慷慨、积极奋进的,勇于为国家、为黎民百姓做一番事业。《史记》里面写的都是这样的,思想很积极,愿意为国家、为社会干一番事业。《史记》里面歌颂了一批人,为了真理、正义,为了崇高的目的而付出了牺牲,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比如说像里头写的屈原,恨国家的黑暗,恨别的国家的侵略。在国破家亡的面前屈原选择了投河而死,宁可死也不向黑暗势力妥协,也不向侵略者投降。屈原这个人物是司马迁第一次把他写入历史,这个人给后代正直的官僚、士大夫树立了一种楷模。《史记》里面歌颂了一批见义勇为的人,像荆轲、侯赢,都是为了真理、正义的事业而不怕牺牲,不怕付出自己血的代价。我们现在国家有很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提高,但是社会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正义,如何发挥人的正义感,如何正气压倒邪气,在一些社会问题面前要勇于斗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是有些个毛病,对于贪污盗窃、挥霍国家财产的一些活动缺少应有的斗争。《史记》里面应该给我们提供这些方面的一种教导。

《史记》里面尤其是提到一个问题,就是人在遇到了困难挫折不要妥协,不要灰心丧气,要忍辱奋斗。《史记》里面给我们写了一批忍辱奋斗的人,像越王勾践。越王勾践忍辱奋斗,最后打败了吴国。但是吴王夫差也是一个忍辱奋斗的人,当初吴王夫差的父亲是被越王勾践杀掉的。吴王夫差的父亲临死之前把他的儿子夫差叫到跟前,说你忘了你父亲被勾践杀的这个仇吗?夫差讲不敢,他父亲说好,那你就要立志为我报酬。夫差等他父亲死了之后,怎么来提醒自己不要忘勾践杀他父亲的这个仇?他对身边的这些个医生、护士、警卫员、勤杂人员说,我每天早晨一起床第一个碰见谁就说,夫差你忘了勾践杀你父亲的仇吗?那么夫差就得恭恭敬敬地说“吾不敢忘”。等到他一出门口街上人碰到他,喂,夫差你忘了你父亲是被勾践杀掉的吗?夫差就恭恭敬敬地说“吾不敢忘”。夫差用这个来提醒自己,用三年的功夫把越王勾践抓来了。夫差的前半生也是了不得的忍辱奋斗的英雄。关键是他打败了勾践之后,他的政策变了,他瞧不起越王勾践。他认为勾践这个人是小鱼小虾掀起什么大浪来,他的眼睛老是盯着黄河流域山东的齐国跟山西晋国。他的意思是说我不打败晋国,我不打败齐国,我怎么能够在黄河流域扬眉吐气。他一脑门子想在北方争霸,他瞧不起南方的勾践。吴王夫差的都城是苏州,越国勾践的都城是浙江的绍兴。结果是吴王夫差把大兵发到黄河流域跟晋国争高低的时候越国勾践在后头动了手。所以把吴王夫差打败了,但是吴王夫差临死,死的也是个英雄。夫差本来说勾践想当初你被我抓来的时候你向我求饶,我就把你饶了,我现在被你打败了,你能不能不灭我这个国家,让我自己去发展发展呢?越王勾践说不行,想当初老天爷把我们给了你,谁让你不要,现在老天爷变过来了,把你给了我了,我可不能够再放过你。但是你过去对我不错,我在明国这个地方给你三百户的一个村,你在这个村里面去生活吧,这个三百户也足够给你养老的了。吴王夫差说我老了,我不愿意伺候你,于是吴王夫差就自杀了。他说我后悔想当初没有听伍子胥的话。

《史记》里头写了一批人物忍辱奋斗。司马迁自己也有忍辱奋斗的精神。当他受辱宫刑的时候,那个罪是很难受的,奇耻大辱。但是他就想到《史记》还没有写完,要坚持活下去,写完了《史记》。毛主席的晚年跟他身边的人就说过,中国古代有两部大书。一部叫《史记》,一部叫《资治通鉴》。这两部大书都是两个在政治上倒霉的人写的。可见人有的时候栽一个跟头,吃一些苦头,碰一些钉子,也不见得就是坏事,它可以让人警醒起来,下定决心去进行奋斗。 

所以《史记》里面在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上,今天来讲对于我们的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教材。关于《史记》这个书的问题,我们简单讲到这里。

责任编辑:刘晓楠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