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环境与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发展环境出现转折性变化,发展趋势出现阶段性变化。
所谓发展环境转折性变化是指影响发展的三个“不期而遇”。
第一,工业化、城市化加速与资源环境变化的不期而遇。
以前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发展的过程中随便污染、随便排放却不受限制,现在到了我们发展时排放受到限制了。世界气候变化大会有一些政治的成分在里头,各国推出一些绿色壁垒限制我们,但我们没有办法。因为我们没有话语权,没有市场支配的力量,因为技术不在我们这儿,我们是在美国主导下的分工体系链条之下做事。现在这个格局就是第三次全球化的一个格局,跟前两次全球化比,对我国是非常有利的。第一次全球化是欧洲工业化以及欧洲以外的殖民化,中国从头号经济体沦为半殖民地,是最大的输家。第二次全球化是两个半球化,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形成,中国以台湾海峡为界被分裂化。只有在第三次全球化中,我国抓住了机遇,加入了WTO,我国的劳动跟别人的技术、制度、管理、营销、品牌结合起来,社会劳动力一下子得到转化,经济增长迅速。我国经济在2001年之后开始恢复,2003年一直到2007年持续高增长,我国经济总量上来了,超过了很多国家。但在这个过程中资源环境约束问题严重。
第二,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与汇率变化不期而遇。
2007年新《劳动合同法》推出,人民币汇率进行调整,当年出口行业的成本上升20%。任何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经济实力上升,汇率必然是一个上升的过程。这会对出口造成影响,尤其是给劳动力供求关系造成影响。2008年出台了刺激计划之后,许多专家预计失业将非常严重,当时东莞120万部手机长期处于停机状态,六七十万部手机处于外地漫游状态,这一个城市就减少了200万人。没想到2009年上半年就开始闹民工荒了,其中有几个因素:一是4万亿的刺激计划安排了一部分就业;二是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倒掉了一批企业,他们的订单跑到我国来了。这是一个升级的过程,造成劳动力紧张。未来劳动力只会越来越紧张、人民币也会越来越升值,这两个因素叠加起来,对现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冲击非常大。
第三,经济总量位次变化与人均水平变化的不期而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