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趋势(4)

摘要:对我国经济来讲,重要的不是短期保持8%以上的高速增长,而是中长期的怎么发展、有没有后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制度红利、人口红利,现在还能依靠资本深化,但长期只能靠创新红利。如果技术创新、体制改革、结构调整方面做得好,“十四五”后我国可能超过美国,否则跟美国的差距会重新拉大。

三是中国企业能否在消费升级中抓住中国这一“世界市场”。我国现在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了,但危机之后,我国的出口短期可能还会有些增长,中长期将会受到影响。危机使整个世界份额缩小,这是“收入效应”,同时一些份额还要被越南、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分走,即“替代效应”。当然,我国不是等着被别人替代,我们正在升级,只是升级的速度稍慢一些。

现在的情形是,我国跟前面要追赶的目标之间差距缩小得慢,后面的“追兵”跟我们之间的差距缩小得快。比如在制造业领域,我国跟日本、德国之间有15年的差距,可是跟追我国的那些国家只有5到10年的差距。这意味着5年之后,有些国家就追上我们了。可是我们要把与日本、德国的15年差距缩短到10年、5年的难度非常大,到这时需要自己创新了。好在我国有这么大的市场,危机之后中国从“世界工厂”变为“世界市场”,用消费带来升级,但是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中国企业能否抓住这个市场,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重的挑战。

这场危机中,一些企业确实做得非常好。比如,东莞劳动力减少了60万,可是产量和出口量已经恢复到危机前了,就是靠技术创新、靠资本深化。过去是用劳动力,现在开始用半自动化的设备;过去是被动的接订单生产,现在主动研发产品,为别人挂牌生产。这样就沿着产业链往上走了。像东莞这样的往上走的过程就是替代日本、德国的过程。事实上这个过程已经开始了,日本、美国、德国也开始卖中国货了。德国、日本最为自豪的是拥有世界上无人能比的制造技术,但它跟美国之间是跨时代的差距,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美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而日本还停留在工业化时代。而我国现在同时要在工业化时代和信息化时代两个领域去追赶别人,而我国后面的追兵也要追上来了,现在真的跟长征有点像,前面有人制造阻力,后面有人在追赶,挑战和压力非常大。

“十二五”时期发展环境与态势

责任编辑:陈航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