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趋势(3)

摘要:对我国经济来讲,重要的不是短期保持8%以上的高速增长,而是中长期的怎么发展、有没有后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制度红利、人口红利,现在还能依靠资本深化,但长期只能靠创新红利。如果技术创新、体制改革、结构调整方面做得好,“十四五”后我国可能超过美国,否则跟美国的差距会重新拉大。

二是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2009年我国人均GDP 3300美元,现在总量超过了日本排第二位,一方面标志着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有所上升,但另一方面严峻的考验也来了,就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如何防止陷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之所以叫它陷阱,因为除了日本和韩国两个大的经济体分别花了12年、15年从中等收入国家进入高收入国家,其他国家都没有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整个拉美人均收入一直在10000美元下徘徊,没有成为发达国家。日本和韩国跨越了,是在美国的怀抱里跨越的,而我国现在处在美国的限制、干扰状况下,是否能跨入“中等收入陷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挑战。对于这个挑战,我们认识的比较到位,我们与美国现在虽然有竞争,但属于竞合关系。

另外,我们面临着更多的挑战。1996年以来,我国超过巴西、西班牙、加拿大、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日本,现在国际市场接近饱和,我们的出口增加意味着别人的出口减少,产生替代效应,存在很大的冲突,不像德国、日本当年随着世界市场增长而拿走了份额。即便如此,当年美国人称日本人为“经济动物”。

大家注意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哪个国家为美国出口廉价商品,美国就跟哪个国家过不去。开始是日本,于是有了“广场协定”,日元升值、泡沫经济,日本垮下去。东南亚又捡起日本的接力棒,于是1998年一场金融危机,东南亚、南亚垮下去。中国人民接过东南亚的接力棒,美国从2003年就开始造势,2004年、2005年有人预测下一个垮下去的就是中国。我们相信,谁笑到最后,谁笑的最好,最后结果是美国自己倒下去了,当然这只是一个小跟头。美国寄希望于中国倒下去,让印度、越南、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取代中国,现在有一个新的提法是“南中国海制造业走廊”。这是外部对我们的压力,以前的廉价劳动力优势没有了,东南亚区域的劳动力比我们便宜多了。

我国经济发展近中期是乐观的,中长期还要谨慎乐观,因为世界经济格局会发生重大变化,如果不转变发展方式,不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劳动密集型产业只能坚持三五年。三五年之后,我国还能出口什么?我国的经济发展靠什么来支撑?这就是转变发展方式的紧迫性所在。“十二五”时期是一个中低速或者叫做次高速的增长。“十三五”到“十四五”时期的不确定性较大,如果技术创新、体制改革、结构调整方面做得好,我国可能超过美国;如果做得不好,我国跟美国的差距可能重新拉大。过去预测,中国在2040年赶上美国,危机之后预测2020年到2025年赶上美国,我的看法还是要往后推一些,因为我国现在固然发展得快,美国在调整中,但美国一旦调整过来,它的创新能力非常强大,发展迅速。因此,必须把推动制度创新、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性提到战略的高度来看,否则,我国可能会“日本化”或先“日本化”再“拉美化”。

责任编辑:陈航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