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趋势(8)

摘要:对我国经济来讲,重要的不是短期保持8%以上的高速增长,而是中长期的怎么发展、有没有后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制度红利、人口红利,现在还能依靠资本深化,但长期只能靠创新红利。如果技术创新、体制改革、结构调整方面做得好,“十四五”后我国可能超过美国,否则跟美国的差距会重新拉大。

此次中央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十二五”规划的主题是科学发展,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因为对我国来说,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义。有人说发达国家都是2%、3%的增长,我国为什么一定要有8%到10%的增长?因为我国现在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中期阶段,而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成为高收入国家了。我国只有高增长或者次高增长才能赶上,才能跨过中等收入阶段到高收入阶段,才能从工业化中期推进到工业化后期进而进入信息化阶段。所以要继续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只不过现在的发展和过去的发展不一样了,内容更加丰富。过去的发展唯GDP马首是瞻,现在的发展是坚持科学发展,要以人为本、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要保障和改善民生,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全面发展、科学的发展、协调的发展。

如何实现科学发展?就是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战略的高度来讲,要跨越中等收入线就得转变方式,否则就实现不了;从紧迫的角度讲,过去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资源环境约束、劳动力约束都很严重,经济有可能陷入低速增长时期,现在的模式难以持续;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来看,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攻方向是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重要支撑是科技进步与创新,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着力点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建设,动力是改革开放。

第三,“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较之“十一五”有一些变化。

一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就业持续增加,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淡化经济发展数量指标,注重有质量和效益指标。过去,我们讲宏观经济四大目标,即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对照一下“十一五”,我们发现“十二五”规划第一个不是“经济增长”而是“价格稳定”,第二个不是“充分就业”而是“就业持续增加”,因为在我们这样一个劳动力无限供给、大量剩余劳动力存在的国家不可能做到充分就业。第三个是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因为现在还没有办法做到平衡只能说是趋向“基本平衡”。第四个是把“增长”放到了最后,强调的不是增长的速度而是质量和效益。颠倒了国际上向来一增长、二价格、三就业、四国际收支四大目标的顺序。

责任编辑:陈航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