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道路及基本经验(3)

摘要:回顾党的90年历史,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是历史与人民的选择。要长期执政,党就要始终造福于人民,但是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还面临很多考验,所以要认真总结经验。

中国国民党的创建比中国共产党早,初创时期力量也比共产党大,当初也是一个革命党。当时谁想在中国取得革命成功,就必须消灭北洋军阀。那个时候,长江以南的革命形势比较好,长江以北的革命形势比较恶劣。那个时候北京由北洋军阀统治,革命形势最差,所以“国共合作”以后在广东建立了黄埔军校,然后北伐军一路往北打,目的就是打到北京,之后统一全国,这是国共两党的共同目标。因此,在国共合作中,两党的最低纲领是一样的。当时,原本想着孙中山先生先北上,然后北伐军跟着过去,结果孙中山由于病情严重,刚到北京就去世了。孙中山去世以后,国民党内部的“老右派”和以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的“少壮派”发生合流。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共产党的革命斗争被迫处于严重的白色恐怖时期。1927年4月蒋介石又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直到1949年被赶出大陆到台湾。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创了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道路问题的提出是在大革命失败以后,由党内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一些领导者提出的。

1917年“十月革命”以后,陈独秀、李大钊包括毛泽东这些人,都认为苏联“十月革命”是我们的榜样。开始我们一些党内人士认为“十月革命”的道路就是:成立革命组织共产党,以城市为中心起义,武装夺取政权。大革命失败以后,一些人认为这样的道路走不通。用毛泽东同志的理论表述就是,中国的革命和苏联“十月革命”不完全一样,但马克思恩格斯说的“暴力革命”是要落实的,至于到底怎么走这条道路,我们应该自己找。

首先,从“三次武装起义”的失败教训中总结出“城市中心论”不合中国国情。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党发动了三次武装起义: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按照当时中央的要求,这三次起义实际上是去攻打中心城市。“南昌起义”时,国民党蒋介石调兵遣将来围剿,我们的部队主力损失惨重,剩下的部队一部分转移到海陆丰地区,继续坚持战斗;另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湘南,并于1928年4月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在“广州起义”中,起义部队英勇作战,但因敌我力量悬殊,最后被迫退出广州。“秋收起义”一开始,进攻中心城市长沙,受挫后,前敌委员会讨论通过了毛泽东提出的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转向井冈山进军的主张。在井冈山我们党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在井冈山领导开辟根据地的时候,写了《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几篇重要著作,回答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毛泽东在党内崭露头角不是大革命时期,而是在大革命失败以后以他为代表提了一个和苏联“十月革命”不一样的道路。

再有,长征的教训使我们对革命道路获得了进一步地反思。国民党执掌全国政权以后围剿共产党,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成了革命党,执政党占了大城市、好地方,而执政党不走的路我们革命党去走,执政党不爬的山我们去爬,执政党不喝的水我们去喝。为什么后来我们转移到农村啊?国民党在后面追着呢!1933年9月到1934年10月的“第五次反围剿”中,毛泽东受到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打击,在江西瑞金被撤掉了军事指挥权,所以“第五次反围剿”主要是由博古、李德负责,采取的是军事上的阵地战,由此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当时,我们党在瑞金已经建立起了“苏维埃共和国”,和井冈山根据地连成了一片,就是湖南、湖北、福建也成为了共产党的影响范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走上了长征路。在长征途中,为了纠正军事指挥的一再失误,党在遵义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遵义会议”以后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成立了周恩来、毛泽东和王稼祥“新三人团”领导革命。之后,由于红军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又开展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运动战”战役,即“四渡赤水”,“四渡赤水”进一步展现了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才华。

为什么要四渡赤水呢?严格讲第一渡、第二渡是不渡不行,没有别的地方可以走了,只有渡过去才有生机。从现有的材料上看第三渡特别是第四渡确实体现了“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目的是从贵州甩开国民党到四川,原来我们是准备到四川和云南的,后来改路线去了陕北,这是非常艰难曲折的过程。在“遵义会议”上重新对毛泽东委以重任的时候,很多人还有些疑虑,历史上毛泽东确实有时比较坚持个人意见,甚至有点专断,三渡四渡赤水之后,人们对毛泽东的组织指挥才能就越来越服气了,到延安之后毛泽东在党内威信得到很大提升,大家是真佩服毛泽东了。

由此,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独特的革命道路:先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发动群众,搞土地革命,把地主、财主的土地合理分给老百姓,建立了巩固的革命根据地,然后积蓄力量一步一步地消灭反动势力,最后再由农村回到城市。这条道路是独特的,毛泽东同志的理论和中国的实践结合的好,这也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经验。要没有这条独特道路的创立,就没有后来的毛泽东思想,当然随着革命的深入后面还更多的独创。毛泽东在创党这些人里面学历不是最高的,其中有的是大学教授,有的曾留学日本、法国,而毛泽东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主要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好。毛泽东的理论是从哪里来的?是从马列那儿、从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学来的,武装夺取政权、暴力革命这些思想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那里都是有的,但毛泽东很善于把这些理论结合中国的国情去分析,并且敏锐地认识到当时我们确实打不过国民党,所以必须撤离。说句实在话不撤也不行啊,国民党数倍于我们的力量在围剿,我们只有主动撤离,否则就得被动挨打,但是毛泽东的高明之处在于始终不放弃军事武装,即建立自己的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壮大革命力量,在军事上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要讲理论创新我认为这就是最了不起、最伟大的理论创新。

责任编辑:陈航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