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24日电 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2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强调,中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胡锦涛指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我们必须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要求,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胡锦涛指出如下四个“必须”: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党的工作方针,坚持育人为本、教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树立终身学习和系统培养观念,造就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既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国家急需的战略性研究,探索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研究,设计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公益性研究,要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瞄准国际前沿,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学科融合,培育新兴学科,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要积极推动系统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系统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要自觉参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促进产学研紧密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着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要自觉参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进程,以服务和贡献开辟自身发展新空间。要自觉参与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需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广泛开展科学普及,为社会提供形式多样的教育服务。要深入开展政策研究,积极发挥思想库和智能团作用,努力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做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进对国外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的了解,展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风采,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努力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胡锦涛表示,中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育环节,形成人才培养新优势,努力促名师、育英才、创一流。
胡锦涛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引导更多社会资源支持教育,形成优先发展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让所有受教育者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胡锦涛指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是我们建设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要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创新能力提高为突破,加大支持力度,健全长效机制,鼓励重点建设高校成为知识创新的策源地、深化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扩大开放的“桥头堡”。
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核心任务
- 发挥我国经济韧性强的优势统筹发展和安全2025-08-14
- 发挥我国经济韧性强的优势统筹发展和安全2025-08-14
- 青岛以开放主动赢得发展主动2025-08-13
-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2025-08-13
- 破解人口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的矛盾2025-08-11
- 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加快北京市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实施意见2025-08-11
- 牢牢掌握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主动权2025-07-30
- “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广度和深度进军2025-07-26
- 欧盟新预算案闯关压力大2025-07-24
-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行伟大斗争2025-07-16
责任编辑:总编室校对:总编室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十一”假期|京津冀文旅服务“一盘棋
- 坚守党校初心,服务民族复兴伟业
- 亮眼“成绩单”彰显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韧性与活力
- 文艺赋美乡村 激活乡村文化内生动力
- 张志君 | 从寓言到实践:新时代“愚公移山”的新内涵
-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更好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 人才“长本事”发展“添底气”
- 党徽熠熠映初心 新疆70年砥砺前行的精神密码
- “北京模式”让绿水青山变现生金
- 地标为桥,共绘发展新画卷
精选视频
从五个艰难时刻 看14年抗战的艰苦卓绝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中国周边外交的政策实践路径
中国周边外交的成就与挑战
中国周边外交的时代价值
深化周边区域国家研究,共筑周边命运共同体
【2025北京文化论坛】中华文明丨百川归海:多元一体的文明基因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