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转发《关于第一次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的报告》的批示

中共中央转发《关于第一次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的报告》的批示


各中央局、分局并转各省、市、区党委、地委、县委:
  第一次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的报告及各项决定,中央认为是正确的,望你们加以注意并督促实行。
  中 央
  十月十五日
  
    关于第一次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的报告
  (一九五○年十月十四日)


毛主席并
中央书记处:
  一、第一次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由中央教育部和全国总工会联合召开,到省、市以上政府教育部门、工会文教部负责人及有关机关、团体、学校的代表共四百余人,并邀请了若干大企业的负责人参加,会议自九月十八日开始,二十九日闭会。
  二、一年来,工农群众教育与工农干部教育有显著发展。去冬老区农民入冬学的达一千二百余万人,今年转为民校坚持常年学习的三百万人。全国工人入业余学校学习的七十万余人。今年起举办工农速成中学十八所,学生二千五百余人。山西举办工农速成小学,入学一千二百五十余人。在职工农干部补习文化的,河北省已组织起四万余人,太原市已组织起一千五百余人。但上述工作仍缺乏明确的方针和统一健全的领导。
  此次会议的目的就是为了:统一领导思想,明确方针任务,规定具体办法,改进领导关系,并适当地解决经费及学习时间等具体问题,将工作推进一步。
  三、会议经过反复讨论,首先对下列方针原则问题,达到了一致的认识:
  (一)明确了加强工农文化教育的重大政治意义,它,是巩固与发展人民民主专政、建立强大国防军、建立强大经济力量的必要条件。工农群众尤其工农干部迫切要求提高文化,国家必须逐步满足此种要求,首先必须提高工农干部的文化水平,并着手培养工农出身的高级知识分子,作为国家建设的新的坚强骨干。
  (二)当前工农教育的实施方针:教育对象,应首先着重对工农干部和积极分子的教育,并逐步地推广到有组织的青年男女和迫切要求学习的工农群众中去。教育内容,工农干部和积极分子及老区的工农群众,一般地应以识字、学文化为主要内容,并适当地结合政治教育、生产技术教育和卫生教育。在半老区、新区,则一般地应与当时当地的中心任务和群众斗争相结合,以政策时事教育为主,并通过这种学习,进行一定程度的识字教育。实施的步骤,应因地因时制宜,有重点地稳步前进,在巩固的基础上要求发展,目前只提“推行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还不提“扫除文盲”的口号,以免使工作陷于被动。反对急于求成及只追求数字、不讲求效果的形式主义作风。
  (三)工农教育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群众运动,必须贯彻群众路线,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依靠群众自己的力量来进行工作。工农群众教育经费,主要靠群众自己解决,政府予以补助;师资问题,实行以民教民为主的方针,可能时设一定的专任教师作为骨干;学习组织,应适合当地具体条件与群众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不能强求一律,不能强求正规化。
  (四)领导关系方面,必须实现“政府领导、依靠群众组织、各方面配合”的原则,以达到统一领导、分工合作,将工作做好的目的。克服本位主义、包办作风或相互推卸责任的偏向。
  四、根据上述方针原则,会议修正通过了:举办工农速成中学和工农文化补习学校的指示,开展农民业余教育的指示,职工业余教育、工农速成中学、工农文化补习学校三个暂行实施办法,及各级职工业余教育委员会组织条例等六项草案,将各种工农教育组织的任务、方针、制度、教学计划、经费、领导关系等问题,明文规定下来,各地区代表并按当地情况与主客观条件分别初步拟定了实施步骤和计划,确定了一九五一年开展工农教育的具体任务和各项补助经费的分配比例。
  (一)工农速成中学:吸收十八岁以上三十五岁以下,具有相当高小毕业程度,志愿长期学习、参加革命工作成产业劳动三年以上的工农干部或工人入学,施以中等程度的文化科学基本知识的教育,三年(必要时延长到四年)毕业,使能升入高等学校深造,培养成为各种高级建设人才。计划明年增加到一万四千七百七十四人(中央直属八百人,东北四千三百七十四人,华北四千零四十人,华东二千二百人,中南一千人,西北一千八百人,西南四百人,内蒙一百六十人)。
  (二)工农文化补习学校:暂设初级班与中级班。初级班招收初小程度的工农干部,两年毕业,提高到相当于高小毕业程度。中级班招收高小程度的工农干部,两年毕业,提高到相当于初中毕业程度。中级班分甲乙两类,甲类以文史课为重点,毕业后可升入政法、文教部门的干部学校或干训班;乙类以数理课为重点,毕业后可升入财经部门的干部学校或干训班,学习政策、业务后分配工作。计划明年招收学生两万人(华北九千人,华东五千人,中南三千人,西北二千人,西南一千人,东北、内蒙未计入)。
  (三)机关干部业余学习:凡不及初中程度的在职上农干部拟均以学习文化为主。计划明年组织起二十五万工农干部补习文化(华北八万人,东北四万五千人,内五千人,华东五万人,中南三万五千人,西南二万五千人,西北一万五千人)。
  (四)职工业余教育:一般应以识字、学文化为主,争取三、五年内扫除现有职工中的文盲。由厂、矿、企业的行政、工会及有关方面,统一分配职工业余时间。学习文化时间以每周不少于六小时、全年不少于二百四十小时为原则。经常的政治教育和技术教育,不占文化学习时间。有相当文化程度的可单成立政治班或技术班。经费主要从工会的百分之一点五文教费中解决,企业行政方面予以协助,政府作重点补助。职工业余学校学员人数计划明年发展到一百五十万零五千人(东北五十万人,内蒙五千人,华北三十万人,华东四十万人,中南二十万人,西南十万人,西北五万人)。
  (五)农民业余教育:凡经过土改,农民生活已初步改善的地区,农民业余教育应以识字学文化为主。除冬学、识字班、学习小组等组织形式外,在基础较好的村庄,可成立农民业余学校,坚持常年学习,农忙时放假,全年上课一百五十次到二百次,每次一至二小时。经费主要由群众自己解决,县教育粮划出百分之十至二十作为补助费,另由中央作重点补助。民校学员人数,计划明年发展到五百零一万人(东北一百九十万人,内蒙五万人,华北一百六十五万人,华东九十五万人,中南三十万人,西南十万人,西北六万人)。
  五、加强领导问题:为加强工农业余教育的领导,拟在各级政府教育部门设专管机构或人员。另由政府与二会或农会及有关团体代表组织职工业余教育委员会(全国、市),或工农业余教育委员会(省、市),或农民业余教育委员会(县),以便统一计划,分工合作。
  六、此外有两个问题,因牵涉范围较广,只一般交换了意见,未作具体规定:一是工农干部在职学习问题;另一是举办工农干部学习业务的各种干部学校问题。拟请中央召集各有关部门会商解决。为了有计划、有系统地解决培养和提高干部的问题,我们建议在政务院设干部教育委员会,由人事部、教育部及其他有关部门参加,统一领导和规划这一工作(此事即由中宣部、中组部于本周内邀集各部门开会讨论--乔木注)。
  七、据各地代表反映:有的地区对工农干部教育及工农群众教育重视不够,只顾眼前工作,缺乏长期打算,工农速成中学招生时,将编余人员及不好处理的干部介绍入学,而不肯派好干部学习;有的地区,政府教育部门与工会之间、企业行政当局与工会之间、地方工会与产业工会之间的意见不一致,关系不够协调,工人学习文化的时间没有保证,影响工作的开展。拟请中央通报各级党委予以注意(此事即由中宣部另电通报--乔木注)。
  上述各节,是否妥当,请指示。
  钱俊瑞
  刘子久
  一九五○年十月十四日
  根据中央档案馆提供的原件刊印
责任编辑:孟庆闯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