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和政治转型过程中间所出现的不稳定的因素,如何才能消除?我们说现在的最大问题是三农问题。从这次的一号文件,中央已经六次强调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原来很多领导同志大部分也是这样的,无论是江总书记、胡耀邦总书记、赵紫阳总书记,还是现在胡锦涛同志任总书记,领导同志基本上礼贤下士,从谏如流。只要你真的是从调查研究所得出来的认识,来自于基层实践所提出的认识,领导同志是愿意听取的,哪怕他的看法不一样,他也愿意接受。我也经历过几次,我觉得和我们一般社会上风传的事情完全不是一回事。我随便举个例子,比如社会传说江泽民同志占有权力,不愿意退,我就完全不信这套。当年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之前召开座谈会时我参加过,会议上总书记同志身体不适,不断调整不断脱衣服,当时就跟到会专家说,你们看我的身体已经不适应一线的工作。我觉得说这话是真实的,因为我们亲眼看他脱衣服,身上只剩一件小背心。再说,你们看江泽民总书记退后对现实的决策有过任何一句话吗?像社会上那些小脚老太太传的那样,我们很多干部就信,很多学者就当真,他们不相信我党领导人从来都是既历经考验又有伟大胸怀的。我相信,我接触过。那次会事先有些老同志说,温铁军这次你去跟江总书记汇报,一定要把问题谈透。我觉得我还是有重托的,该说什么就说什么。江总书记听完后说,以前我以为农村的情况不错,没想到形势这么严峻,我会负责任的把你们反映的问题提交上去。政治局认真进行讨论,拿出这个意见,全面小康提出三农问题重中之重。我坚信我党领导同志是有胸怀的,否则不能如此平稳的完成交接班,如此平稳的推进了政党转型,我国的政治改革核心内容已经接近完成的这么一种情况。
从“三个代表”到三民思想的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新三民重要思想的结合就是执政党的理念,就表现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发展观。所以我们说现在处在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也是历史转变的阶段上。一定要经过全党多部门的配合,积极的努力化解我们现在前进路上的诸多绊脚石,保证中华民族在和平崛起的道路上能够平稳的可持续的走下去。
政治问题是经济问题的具体表现,稍微加一点内容,世界上主导的经济实质是什么?是1997年中共十五大政治文件中表述过的资本经济。请各位一定明白,金融资本的主要基础并非黄金,而是一个国家的政治军事强权强大到什么程度。可能这话说的有点绕口,咱们简单举个例子。谁都知道美元不值钱,很多报纸说美国的美元现在严重泡沫化,至少应该贬值百分之七十,还有人分析说指不定哪天美元泡沫崩溃。为什么世界各国还要储备美元呢?为什么美元还是世界各国最硬的通货呢?为什么好多老百姓说不行就存点美元?是因为谁潜意识都相信美国手里面的大棒世界最大,想打谁就打谁。再告诉你们一个故事,很多人说美国打伊拉克是为伊拉克带去了民主自由,像咱们北大教授就说当兵要当美国兵,因为美国兵给人们带去了自由民主。但有谁知道真实原因是什么?我有一次在欧洲参加一个国际会议,欧洲的学者说很少有人注意这个现象,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竟敢宣布,今后伊拉克对外的石油贸易用欧元结算拒绝美元。伊拉克一年三百多亿美元的石油贸易盈余,如果不用美元,那就意味着国际货币市场上一场风暴,意味着美元可能会整体坍塌。美国不打他打谁?你们恐怕也都知道,北朝鲜是伊拉克之外第二个敢于公开宣称,本国对外贸易只用欧元结算不用美元的。但是北朝鲜一年的外贸总量才三十多亿,而且几乎没有盈余,它是外贸逆差,所以美国人可以暂不拿它开刀。可伊拉克石油贸易全是盈余,都是顺差,萨达姆要敢把他的盈余全部改成欧元结算,就意味着有人在国际市场上抛了三百多亿美元,意味着美元一直会大幅度下滑。上次美国财政部长到中国来,和胡锦涛同志在握手的时候连“你好”都不说,第一句话就说我们希望中国人民币汇率会自由化。连起码的礼节都不讲,上去就说这句话,一定要把美国的重要信息传达给中国的第一把手。其实美国历届政府,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它的核心政策只有一条:力保美元地位。这就是当今世界之主要趋势。资本经济发展到现在的阶段,就是虚拟的金融资本主导的经济。它要求什么呢?要求任何一个金融资本背后所主要依托的信誉基础并不来源于你存多少黄金,有多少经济总量,而源于货币发行的那个国家是否有足够的政治军事强权。
请问如果一旦中国的政治军事强权解体或弱化,会出现什么局面?所有人在银行的存款一夜之间就子虚乌有。这个教训我曾经在苏东国家解体的时候有过非常明显的个人体验。苏东国家解体的时候我正好在美国进修,那个时候美国人奔走相告,说苏联的阵营垮了,下一步就是你们中国,你们撑不了几年。我说没门。我当时心里没底,苏东这么庞大的体系说垮就垮了,我带着节省的几千元生活费,一个人背着包去了苏东。媒体之所以把我叫成用脚做学问的学者,就是因为什么事一定要眼见为实,我不信美国人的报道,甚至不信我们大使馆的那些报道,他们不是学者,是官员。我一定自己去,我自费用四天时间去了七个国家,回来差点给我一个处分,说你擅自改变出国地点,因为我是公派。我说苏东社会主义解体之际,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自费前去考察,何错之有?党组说你写一份调查报告,如果真的考察可以不给处分。后来我写了一份调查报告发表,讲苏东国家怎么回事。有一个特殊现象请你们注意,几乎是伴随苏东任何一个国家政权解体的同时,出现了该国货币的大幅度贬值,百分之几千的贬值。以苏联为例,原来一个苏联的卢布顶二点三八美元,一旦苏联政权解体,一个美元换四千八百个卢布。苏联老百姓一辈子存一两万卢布,一夜之间还剩三四个美元,让他们怎么活?请问在座的各位,谁想看到中国也出类似情况。如果不想,请不要听信社会上那些谣言,坚定的和党保持一致。我们共同度过现在这段社会矛盾相对复杂的这个局面,以保证我国在相对稳定条件下可持续发展。
第二个背景,就是宏观经济问题。我们最近这几年是历史上难得见到的高速增长期,每年的增长速度都超过百分之九。上个世纪末朱镕基同志任总理的时候,曾经担心我们这个七上八下。GDP增长率要维持在百分之七以上,一旦到了百分之八就得通过膨胀下来。我们叫七上八下,说的白一点,GDP老是维持在七上八下,高一点就出问题,低一点不行,非得上去不可。因为低了没有就业、没有税收,没有财政分配。社会矛盾摆在你面前,参与政策研究的同志九十年代老是在七上八下的问题上想办法,怎么不能低于七,超过八就担心要出问题了。
而你们看,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十六大召开以后,我们连续维持着九以上的增长,甚至这几年九点五以上的增长,不仅是高增长,而且是低膨胀,每年平均三亿以下,就业还在不断上涨。这种现象在世界经济范围内,只有美国在2001年出现过一年,结果就被美国的学者吹成美国的新经济现象,我们中国从北大开始到所有这些大学者都在大讲美国出现新经济现象,改写了经济学。我不太客气地问一句话,本国出现三年了,怎么没见一个大学者出来讲讲中国的新经济现象改写了经济学?且不说这些事情,我们宏观经济增长的本身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才引起了国际理论界相当强烈的反响。从英国人提出北京的务实,到现在美国人提出中国经验,大家都在关注中国的发展。我前不久到欧洲去,欧洲人说过去我们一个月在报纸上见不到几条中国的事,现在每天的报纸都在谈中国。我们能为此高兴,这当然是正常,我们应该高兴。但是我觉得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是非常冷静的,他们在分析问题。最近这一年多时间,我参加了几次有关重大经济问题的座谈会,大家畅所欲言,领导有问题就问,很融洽的交流。担心的问题是什么?无外乎第一是我们的经济增长尽管连续高速,但是经济结构有问题。这个问题被我简单描述为什么呢?经济增长靠三辆马车,我们现在是两匹骏马加一头瘦驴。两匹骏马前加一头瘦驴,请问这个经济增长稳吗?哪两匹骏马呢?一是投资很高,有的时候超过百分之五十以上,这是前所未有的高投资;另外就是出口,出口增长趋势,每年贸易盈余顺差上千亿美元。三辆马车——投资、消费、出口,我们投资高、出口高,中间消费上不去,消费对GDP的贡献长期以来维持在三分之一左右,远低于投资和出口。 我们把进出口加起来比GDP,叫做对外经济依存度,去年2005年高达百分之八十以上,美国百分之三十几。我们这么一个人口大国,怎么可以不靠内需而去靠外需拉动经济增长呢?这是一种病态。当然计算上我们有很多问题,大家可以一起讨论。但是你看连续数据,1993年国家调整汇率以后,1994年出现过对外经济依存度超过百分之四十,现在短短十几年过去,我们超过百分之八十。这种经济结构的不平衡其实隐含着问题,大家都应该有这忧患。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投资连续走高,就意味着整个生产能力得到扩充。如果都不发展,就必然导致生产能力下降。在南方很多发达地区,生产能力社会闲置的比例已经超过三分之一。有些地方办的开发区,入区企业三分之一严重亏损,应该破产,三分之一勉强维持,只有三分之一是好的,其重要原因就是投资上去以后,生产能力产生了,没有消费。这些年国家有关部门统计,从统计六百多种商品到现在统计一千多种商品,没有任何一种商品是需求大于供给的,而供给大于需求的超过百分之七十。请问能不出现生产过剩吗?
最近两年我们内部讨论,像中央领导的报告,都特别强调中国可能会发生生产过剩型的经济危机,因此当务之急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怎么来,谁没有消费能力?你们看看其他相关分析,我们知道占人口百分之二十的、相对富裕的中等收入阶层,占了社会存款的百分之五十五,其他百分之八十的社会公众只占有百分之四十五,而最穷百分之二十的人只占有百分之四的存款。社会严重分配不公条件下,收入差别拉大,想消费的人没钱,有钱的人不消费。好多人已经买两套房子两辆车了,你还让他消费什么?再消费就消费全部是外国高档进口的名牌,这就有点像巴西、墨西哥了。我们现在很多国内的大腕,暴富起来以后到美国长岛去买别墅,不在国内消费。在国内消费,也一定要买国外最贵的名牌,原装进口的,人家不买合资的。暴富起来的一批人并不能真正拉动消费,而占人口百分之八十的大多数消费能力有限。这样的一个经济结构,我们怎么能够维持本世纪中国达到全面小康的大目标呢?怎么能够维持平稳的经济增长呢?一旦生产过盛危机全面爆发的时候,所有招商引资的政绩也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直接转为损失。
为什么呢?政府说我三通一平了,我垫了款,本来指望招商引资进来的企业,三年、五年、十年、八年后能慢慢还给我,还不起了,生产过剩,企业破产,没有利税可言,同时因为企业破产可能会造成大量失业,包袱最后都甩给政府了。怎么解决?客观讲我们不存在一种机制,就是地方政府、各级干部主动降低自己招商引资的热情。为什么呢?你不招商引资,GDP就下来了,政绩就掉下来了。不久前在国务院汇报时候,我对温家宝总理说,请总理务必考虑一个重要的机制性问题,那就是如果我们不改变干部考核的指标,招商引资的问题解决不了,会加剧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爆发时候的烈度,损失会更大。最近,清华大学的胡鞍钢教授也提出,建议中央省以下取消GDP指标,不再计算省以下GDP指标,比什么呢?比谁破坏资源,谁更多的制造社会矛盾。所以说,我们现在经济发展出现的这个结构严重失衡,将会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表现为生活上的,而生产过剩造成的破坏是直接对生产力的破坏,损失将由政府来解决。
因此,从宏观角度来说,政治上我们面对着复杂社会矛盾的问题,经济上我们有结构失衡,可能会导致危机的问题。请问,社会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都是现实可能,难道让中央还按原来的道路走吗?还按原来的办法办那是不行的。我个人认为,中央出台的十一五规划全面贯彻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并且强调新农村建设,其实是针对了社会矛盾的尖锐和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而提出的战略调整的举措,是全党全国人民都要关注都要参与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我要说的第一部分--背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