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汇报——加强心理干预 彰显科学抗灾

思想汇报——加强心理干预 彰显科学抗灾

敬爱的党组织:

面对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大地震灾难,中国政府在灾难发生后,高效率地启动了应急机制,整个抗灾工作有序地进行,各方面的调度、协调充分体现了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其中,心理干预就是彰显科学抗灾的理念。

心理危机干预,属广义的心理治疗范畴,是借用心理治疗的手段,帮助当事 人,处理迫在眉睫的问题,恢复心理平衡,安全渡过危机。干预的对象不一定是“患者”,干预的最低目标应是保护当事人,预防各种意外,故常动用各种社会资源,寻求社会支持。

地震灾难由于具有毁灭性、破坏性、难于抗拒性的特点,造成的恐怖氛围,大量伤亡、财物的巨大破坏以及震后灾区的情景给受灾人造成了难于抹去的心理创伤,特别是可能给一些儿童带来终身的心理阻碍。世界上一些国家,较早就开始探索救灾的心理危机干预问题。

灾难发生后,救人、保护生命当然是第一位的。因此,在救灾的初期主要任务是救死扶伤,尽最大努力减少人员的伤亡。但救灾进展到一定阶段,如何让受灾人员从心理上得到调整、恢复正常心态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心理救治不及时,受难者面对骨肉的分离、家破人亡、废墟一片、哀号连天的悲惨场景,往往会造成精神上的障碍,引发新的问题,给救灾工作和灾后重建工作带来严重的后果。

在这次汶川地震发生后,我们的救灾工作就体现了科学抗灾的理念,以极快的速度使灾区的秩序得到了稳定,数百万灾民得到了有效的安置,对遇难者遗体的妥善处理维护了遇难者的尊严。全国上下空前团结,通过各种渠道支援灾区人民,党和政府对灾区的关怀和重建的决心信心,给了灾区人民巨大的精神力量,这就是我们做好心理干预的前提和基础。

但是,心理危机的问题仍然必须做好科学、细致和扎实的工作。俗话说“哀大莫过于心死”,心理危机的干预最重要的就是要设法恢复灾民的心理平静,使之能理性地接受现状、平静面对还可能产生的不幸,激发与灾害抗争到底的意志,自觉参与救灾和灾后重建,焕发出人性的光辉。这些就需要我们在宣传、教育、救助、安置的各方面工作必须有针对性,做好疏导和安抚工作,让每一个灾民都感受到被关爱、被重视、被尊重,而不是被抛弃、被放弃、被歧视,让心理回复正常。

 

责任编辑:岳丽丽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