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一年来的中美关系,可以说是合作压倒了折腾。想折腾中美关系的人没有退出,但折腾产生的效果与影响在减弱,合作仍是主流。合作为中美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它符合中美各自的利益和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势。
看今年的中美关系,美方关切的有人民币汇率、贸易失衡、在华企业平等待遇、知识产权、中国军力和网络自由等;中方关切的有对台军售、奥巴马见达赖、南海问题、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等。这些问题中,涉及经贸的大都取得了一定进展。比如,美在华企业待遇、美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以及知识产权等问题,美国得到的实惠要比中国多一些。
中方关切的美对台军售等问题,涉及中国核心利益,导致今年年初中美关系的波折。这类问题“周期性发作”的力度虽不似以往,但对中美关系带来的伤害却十分明显。
今年中美关系的另一个突出表现是,双方在全球舞台上的接触与协商更频繁,中美首脑和高层的几次会晤几乎都是在多边外交场合。尽管中美两国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的立场并非完全一致,对如何推进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机制的改革多有不同,且双方在亚洲、非洲和拉美等地区的竞争更趋激烈,但总体上双方仍保持着合作的姿态。
目前,中美关系呈现出的主要特征仍是博弈,但博弈的面更广,程度更深。如何排除博弈中的非合作性因素,增强合作性因素,是未来中美关系要面对的主要挑战。
中美全方位、多层次的联系越来越复杂、广泛,不会因为一条线出了问题导致全面中断。但同样可能出现的问题是,这样“复杂运转的机器”,即便是一颗小小螺丝钉的损坏,也有可能造成停机,带来重大损失。因此,它需要双方更精心的呵护。
美国需要的是,必须高度重视中方对核心利益的关切。现在一下子就要美方解决对台军售等问题,难度很大,但今后美方选择周期性释放其内政压力的做法,恐怕越来越难以为继。因为中美高层、中层交往会更多、更密集,交往的议程对双方、对世界来说都越来越重要。如果因为这种“周期性发作”导致中美关系的中断,成本会更大。
中国需要增强在与美交往中的自信。美国“重返亚洲”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围堵中国,而是为了不错过亚洲发展的机遇,因为这一地区正在成为拉动全球增长的主要动力。美国有意借亚洲某些国家与中国原有的一些问题挑事,主要是为了拉拢这些国家,更巧妙地利用矛盾。美国的“重返”并非意味中国的趋弱,反而说明中国与亚洲国家的关系更紧密了,对这一地区的影响更大了。
中美关系的发展,以及世界发展对中美两国的期待,都要求中美关系必须走出“坏也坏不到哪里,好也好不到哪里”的框架。一句话,中美关系应该继续向前走。
望海楼:中美关系应该往前走
本文关键词:
望海楼
相关阅读
- 美国搞“民主峰会”,惨淡收场是必然的2021-12-13
- 点亮未来世界发展的星空2019-02-15
- 京津冀协同发展5年了2019-01-21
- 民族复兴的关键一招2018-12-18
- 公方彬:“军队国家化”没有法理基础2014-11-05
- 中美对话凸显三大亮点2013-07-11
- 安倍两张面孔 哪一张是真的2013-06-05
- 把中哥关系推向更高层次2013-06-05
- 中国不会坐视菲律宾胡来2013-06-04
- 习近平美洲之行的三个第一次2013-05-31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董昀 | 读懂中国的五年规划:“十四五”回顾 “十五五”前瞻
- 【党员课堂】陈坚: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义——作风建设篇
- 铭记抗战历史,在吾辈自强中勇毅前行
- 算力跃居全球第二 数字中国崛起的新质生产力密码
-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超越竞技范畴的技术革新引擎
- 用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激活消费引擎
- 绿水青山间的富民路——“两山”理念二十年实践启示
- 弘扬抗战精神,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 深刻把握持续践行“两山”理念
- 王莉:【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以伟大抗战精神照亮新时代奋斗之路
精选视频
【学习思想】千年生态智慧闪耀绿水青山间
《地道战》背后的真实抗战史
巩固文化主体性的“行”与“径”:新时代的行动与实践
文化主体性的“魂”与“根”: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现的文化主体性
鸦片战争后传统文化的“破”与“立”:从近代困境到当代觉醒
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