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异国他乡、身陷动荡危难、身处无助无援之际,本国公民最希望什么?最希望自己的祖国动用“国家力量”接他们回家。这是每一个国家的公民在特殊时刻形成的一种共同心理。
因此,在危难突发之际,一个国家有没有“国家行动”,直接关系着国家在公民心中的分量。一个国家的“国家反应”,则直接检验着公民在国家心中的分量。
对于国际观察家们来说,此类国际突发事件中各个国家的“国家行动”、“国家反应”,成为他们观察国家凝聚力的一个最佳范本。在近期发生的利比亚骚乱中,各国对本国公民的撤离,就是这样一个观察范本。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李绍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此次利比亚大撤离中,“中国政府的反应是最快的”。从实际情况看,这种反应,不仅体现在行动的速度、动用的资源、动员的力量上,还体现在联动协调上、国家间协作上。
从中国动用的国内力量看,国务院于23日成立的应急指挥部和同时启动的中国在利比亚人员撤离及有关安全保障工作应急机制高速运转。外交部、商务部、国资委、公安部、交通运输部、民航局等国内相关部门和中国相关驻外使领馆以及中资企业,密切协作,共同展开撤离行动。
从中国动用的国际力量看,利比亚周边国家希腊、埃及、保加利亚、突尼斯等国都对中国的公民撤离给予相应的帮助。希腊总理还亲自指示妥善安置,动员7艘船将中方1.4万人接到克里特岛,将为23班包机提供中转加油。
从撤离的方式手段看,海、陆、空,飞机、大轮船、大客车,也就是所有可能的撤离方式只要行得通,都用上了。
从撤离的实际成果看,目前已有近1.2万名中国公民从利比亚撤离。在通讯不畅、驻地分散、安全保障因素影响下,在有关地区动荡加剧、当地政府失去控制、有关港口关闭、机场起降量有限而要求起降的飞机太多的情势下,这样的阶段性成果令人欣慰。继续扩大成果,把中国同胞尽快接回家,令人期盼。
这些情况表明,中国的“国家力量”在行动。而从撤离行动的各国情况对比看,显然“中国反应”不仅增强了撤离中国公民的自豪和自信,也赢得了国际观察家们以及一些国际媒体的称赞。如美联社报道称,这是中国“最大规模”的撤离行动之一。法新社认为,中国为撤离中国公民,“启动大规模的海陆空行动,动作迅速”。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想民所想、急民所急”等,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对于中国民众而言,更多的则是从实际行动去理解这些理念、求证这些理念、确信这些理念。从近些年发生的许多自然灾害,到此次利比亚的中国公民大撤离,世人看到了这些理念的实践,发现了增强凝聚力的引擎。
“危难之时,国是我家,这是我们这几天来最深切的感受。”这是同胞撤离后的心里话。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更迫切而焦急地盼望,在“国家力量”行动之下,所有在那动荡之地的中国同胞,都能加速撤离,确保生命无虞,回到安全港湾中来。
望海楼:危难之际看“国家行动”
本文关键词:
望海楼
相关阅读
- 美国搞“民主峰会”,惨淡收场是必然的2021-12-13
- 点亮未来世界发展的星空2019-02-15
- 京津冀协同发展5年了2019-01-21
- 民族复兴的关键一招2018-12-18
- 公方彬:“军队国家化”没有法理基础2014-11-05
- 中美对话凸显三大亮点2013-07-11
- 安倍两张面孔 哪一张是真的2013-06-05
- 把中哥关系推向更高层次2013-06-05
- 中国不会坐视菲律宾胡来2013-06-04
- 习近平美洲之行的三个第一次2013-05-31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秋冬种收官在即 夯实2026年夏粮丰收基础
- 攻坚黄河峡谷,古贤筑坝安澜
- 世界第一!非遗彰显文化魅力
- 马晓颖:人民城市理念的北京实践
- 刘思雨:密云水库故事里的“两山”理论
- 刘伟:党建引领“环球最近民宿村”特色振兴路
- 温泉:从高校本科专业调整看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
- 周倜:打造新媒体中的特色“城市名片”
- 张宇吉:落实“七有”“五性” 增进民生福祉
- 张雪娇: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兑现为人民服务承诺
精选视频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
【理论看点】韩文乾:对党绝对忠诚的四个维度
准确把握铸牢对党绝对忠诚的实践路径
深刻认识对党绝对忠诚的丰富内涵与时代要求
【党员课堂】“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对党绝对忠诚的重大意义与实践要求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三新并进”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