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者:朱悦俊
“我要提出正面的、积极的批评,希望能打开真理之门,未来我们能做得更好。”来自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的荣誉退休教授、国际著名的体育史和文化研究专家James A. Mangan教授如是说。在北京论坛(2008)“奥林匹克精神与世界和谐”分论坛第一天的讨论中,他以一席题为“全世界友好的保证:后奥运遗产”的发言,引发了与会学者的热烈讨论。在后两天的讨论中,也常看到他质疑的表情,常听到他批评的声音。记者有幸和他有多次的接触,并利用会议休息时间采访了这位睿智的学者。
小心“大白象”
“哈哈,我喜欢这个问题。”当记者开门见山地提问北京奥运会不会留下所谓的“大白象”时,Mangan教授哈哈大笑。“是的,在昨天的发言中,我确实没有提及这个问题,因为我是你们的客人,不能当面批评得太激烈啊!”
Mangan教授在11月7日的发言中指出,后奥运遗产非常重要,但现在却可以见到很多跛行的“大白象”。Mangan教授喜欢用“大白象”这个词来指代那些大而无用的后奥运遗产。花费庞大资金建设起来、利用率却不高的设施如患白化病的大象一样是大而无用之物。任何一届奥运会都会遇到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奥组委在奥运召开两年后就会解散。因此国际奥委会“全球影响评估”,不能提供一个全面的、充分的、既包括积极影响也包括消极影响的遗产评定。Mangan教授认为,奥运会展现了全球性的积极力量,但奥运遗产是正负作用并存的。在看到悉尼奥运会充分调动了青年的热情、北京奥运会优异的组织工作的同时,也应看到它的消极遗产。他以悉尼、雅典为例,讲述了一系列设施花费大量建设资金、赛后却被废弃的不争事实。他甚至担心伦敦会走悉尼的老路,因为它目前正面临着成本估计不足、政治非议和民众期望过高等难题。
Mangan教授说:“如果向错误关上了门,真理同样也会被拒之于门外。不知真理,见了谬误也会以为是真理。我只希望我的正面的、积极的批评,能给国际奥委会以及研究奥林匹克的学者带来一些思考。”
对于北京是否会留下“大白象”工程这一问题,Mangan教授说:“北京奥运目前当然没有留下‘大白象’,它有如此多的积极的社会作用。然而,要说北京奥运会有没有消极影响还言之尚早,我们离它太近了。我们有兴趣观察的是政府在什么时候把目光从运动员转向普通市民,发展全民的体育运动。聚焦于运动员的体育将使中国花费大量的资金,而这部分资金如被用于发展大众体育,则将大大提升其水平。我期待北京奥运留下积极的奥运遗产,而不是将大量资金用在保证2012年获得最多的金牌这种‘大白象’工程上。”
最后,Mangan教授强调,他对近几年来的几届奥运会的批评不是破坏性的,而是建设性的,他希望帮助国际奥委会和奥运主办城市找到真理。
BBC要反思
在论坛第二天的讨论中,来自美国密苏里大学的包苏珊(Susan Brownell)教授讲述了一段与BBC(英国广播公司)合作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以BBC为代表的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偏见和误解的不满。作为该场发言主持人的Mangan教授这样回应:“我希望BBC关门大吉,我们英国人都不太喜欢BBC。”
记者在采访时也请Mangan教授详细阐述一下这个观点。他说:“其实,BBC的问题并不只在于对中国的不公正态度,BBC的问题是更广泛的。在英国,BBC对中国,或者是对美国,甚至是对我们自己的社会的报道操作方式,让我们整个社会感到刺痛。最近,它变得主观上对报道对象很挑剔,很多人觉得BBC已经偏离了它原先的发展道路。它再也不是那个既直接又客观的BBC,而变成了一个偏激的、报道事件带有自己的预设观点的不公正的媒体。” Mangan教授认为,英国政府应该停止在法律上对BBC的特许,BBC应该承担自己的“罪恶”。
在“奥林匹克精神与世界和谐”分论坛两天半的讨论中,Mangan教授独特的视角、批判性的观点,给与会学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提出的置疑更让人有了很多冷静的思考。这位曾担任体育界最负盛名的四本体育杂志主编、国际声望很高的体育史和文化研究专家,向年轻一代的学者们展示了一位大家的风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