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危机中对生命的热爱
人不仅是自然界的馈赠,同时人也承担着做人的任务。恐惧时刻接受人性的任务需要强烈的生活勇气。必须昂然反抗恐惧和威胁肯定生命。简言之:必须活着,被热爱的生命、人类世界和自然界共同的生命相对于全球覆灭的威胁威力更大。我认为有三方面的因素筑成生的勇气:
其一,必须肯定人的生命,因为人们也可以否定生命。我们都知道,孩子只能在充满信任的氛围中成长。在拒斥的氛围中孩子在心灵上身体上都会萎蔫不振。只有当孩子被他人接受时他才能接受自己。对孩子而言如此,对人一辈子而言也是这样:当我们被认可,被欣赏,被肯定时,我们才有生活的动力;而一当我们处于遭轻蔑排斥的敌对世界时,我们缩进自身的世界,对人防不胜防。我们需要有强大的生命肯定感以应对对生命的否定。每一次对生命的肯定都要强于对生命的否定,因为肯定能创造出新东西,而否定却不能。
其二,人的一生是参与和分享的一生。我们想人所想,就变得有了生机,我们同他人分享生活,我们就一直充满生机。只要我们对生活抱有兴趣,我们就有活力。也很容易找到反例:漠视导致无情。完全无情就是过无味的生活,躯壳死去之前,灵魂已经枯萎了。
其三,人活在追求快乐的过程中。从一降生人就在奋斗中并从中获取活力。自从美国独立宣言颁布以来,追求快乐就是一项基本人权。追求幸福不只是私人权利,也是公共的人权。我们所说的“好生活”或“有意义的生活”指的是在公众看来在一个良好和谐的社会充分发挥最佳潜力的生活,正如孔子所教育我们的一样。
当我们认真看待“追求幸福”时,如果我们遇到不幸的贫苦大众,我们会对他们的不幸感同身受。因为同情,我们进入了他们的生活,这样的同情是幸福追求的另一面。我们越有能力追求幸福,我们就越能承受悲痛,越富有怜悯之心。这就是人类生活的辩证法。
“然而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拯救。”那么拯救如何生成?我一直在努力寻找着答案,解释是非之间如何可以相互包容,通过爱生命如何能够战胜死亡,致命的对立如何转化成具有创造性的差异或升级成更高形式的生命与共同体;或者正如杜维明先生所说的:“当和谐意识到冲突与对立时,它会致力于将具有破坏性的矛盾转化成具有创造性的矛盾,从而使紧张的关系获得能量,形成一个更高层面的综合体。
我想起荷尔德林在图宾根大学念书时结识的及后来一直的朋友、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黑格尔的名言:在 1807 年所著的《精神现象》中,关于辩证思考他写的第一句话是:“精神的生活不是那种害怕死亡或者对劫难无动于衷的生活,而是忍受死亡并在死亡中坚守阵地。” 真正热心用心的生活是战胜恐惧和威胁的矛盾。每一真正的宗教精神都反映了即便有种种不安全因素仍然对生命、地球及未来大为肯定的一面。这可被称作辩证法的统一及生命大和谐。
(作者为著名宗教哲学家、德国图宾根大学荣休教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