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公益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在公益文化方面要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文化单位为骨干,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保障全体人民的文化权益。这就是一个普惠式的,所有公民都能享受的服务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快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大型文化骨干企业,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努力提高我国文化产业整体的实力和竞争力,培育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色。
党的十六大把中国文化分成经营性和公益性的,进而衍生出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这是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过去我们一讲文化就出现两种倾向,一种以文化的特殊性否定它的一般性,比如认为文化是意识形态,完全不敢按照市场规律去生产,结果形成了文化生产力的桎梏,发展不起来。另一种是用一般性否定特殊性,把文化当成一般的商品,否定文化内容上的意识形态特性,所有的文化都要推向市场,这就倒到另外一个方面去了,比如把图书馆、博物馆、革命纪念馆这些根本就不可能市场化的推到市场,等于致其死地,也发展不起来。
在文化方面,外国没有企业和事业的分别,只有盈利性和非盈利性的区别。盈利性的就要向政府缴税,非盈利的不但不缴税,国家还有大量的基金去支撑它的发展。
其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把文化内容的先进性作为文化的灵魂,创新内容形式和传播的方式方法,保持文化的生机活力。这就是说既然有了中国特色,就会有两个效益的问题,在处理这两个效益的关系时,始终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然后谋求两个效益的统一。
第二,关于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