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事关党建大局的创新举措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事关党建大局的创新举措

编者按:党的十七大把建设学习型政党正式写入大会报告,十七届四中全会再次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组织。建设学习型政党已经成为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为更准确深入地了解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民网理论频道记者采访了中共中央党校博士生导师高新民教授。

高新民教授接受人民网理论频道记者采访时指出,学习型组织就其原本意义上所说的“五项修炼”而言,实质上是一种自组织管理理论,是提升组织力的方式之一。从这个意义上看,学习型党组织,实际上是一种管理理念的更新,一种提升党组织整体素质、提升执政能力、领导能力的管理方式或机制之一。因此,把建设学习型政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作为事关党建大局的事项看待,本身即是创新举措。

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含着方方面面的内容。学习型党组织并不能单独构成党的建设的一个方面,而是蕴含在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内含在党的建设整体过程之中的。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融为一体

——学习型党组织可以促使思想理论建设的功能更多更充分地体现出来

记者:共产党历来重视思想理论建设,这是毛泽东党建思想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优势。思想理论建设有哪些基本功能?思想理论建设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之间的连接点是什么?学习型党组织对于提高我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有何推动作用?

高新民:思想理论建设的基本功能一是保障党的指导思想符合客观实际,形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党情相结合,保障党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规律、对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符合实际,奠定党的基本理论和政治路线的科学基础;二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统一全党思想认识,形成党内团结、和谐的政治思想基础;三是形成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理念,用以凝聚全党和社会。

但是,上述功能不是天然地就可以体现出来,需要经过特定途径、手段等,才能体现出来。这里最大的难点在于怎样确保党的指导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符合客观规律。

而学习型组织提倡的终身学习、改变思维方式、共同愿景、自我超越等理念,可以产生综合效应,促进人的思想认识不断追随时代的发展而进步,从特定侧面促使人们与时俱进,探寻规律,实现某种程度的整体性超越。更确切地讲,虽然学习型党组织并不能够解决党内思想理论建设的一切问题,但是至少可以促使思想理论建设的功能更多更充分地体现出来,尤其有利于理解新的客观环境与新的经验,有利于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建设规律。

学习型党组织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连接点在于:党的思想理论的具体内容,就是建设学习党组织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二者精神实质有相通之处,是相互渗透、息息相关、融为一体的过程。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途径、手段

——形势变化和先进性要求使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成为必然

记者: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指出:“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对此该如何理解?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什么样的作用?

高新民: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这是理解当下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点。党执政六十年,领导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其成就世界有目共睹。但是,在过去的基础上再往前走,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一是当前的形势不仅与改革开放前不一样,甚至与改革开放的初期、中期也大不一样了。长期执政、市场经济和的考验是摆在党面前的重要课题。在这一背景下,党的政治能量并非随着执政时间的推移而天然增长,党的执政地位也并非是与生俱来、一劳永逸的,关键在于党能否把握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规律,在于党能否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并得到人民的认可。这就需要我们有观念和工作方式的转变,需要有新的超越。科学发展观、符合人民利益的改革与创新。

二是在提升能力的基础上,体现先进性。党的性质是两个先锋队,先进性表现在站在时代前列、紧跟世界潮流,引领中国社会的发展。这种对时代性、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也同样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学习,不断追寻真理,追寻规律。没有持续学习的精神,是不可能获得这种能力的,也不可能称之为先进性的。

从这一视角出发,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连接点在于:以解决长期执政条件下衍生出的问题为重心学习,以实现自我超越为目的,形成自我更新机制,鼓励符合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实际上就是激发党的活力、推动党永不停滞的一种途径、手段。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党的组织建设建设提供了新理念

——学习型党组织为解决党的组织内聚力提供了新思路

记者:在当下市场经济时代,党员的社会身份越趋复杂化,党员的价值观念越趋多样化,在此形势下,我们党依靠什么产生内聚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党的组织建设提供了什么样的思路?学习型党组织与有何推动作用?党内民主

高新民:党的组织建设拥有优良传统,党员队伍管理,干部队伍管理,等等,有一整套制度与机制。但是,党的组织建设从来都不是封闭的,而是与外部环境紧密相连的。时代、社会发生了变化,党员队伍也经历了几代人的更迭,干部队伍主体同样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几代人变化。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当下党员社会身份复杂化,大量的共产党员如同其他公民一样,流动于不同所有制经济组织之间,工作方式、就业形式都不一样,在社会资源的分配与再分配中所处的地位、所得到的份额也不一样,党员作为社会人实现个人利益的手段方式日趋多元。在这一背景下,党内个体价值观追求不可能完全一样。

那么,党依靠什么产生内聚力?学习型党组织恰恰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组织内部的管理模式——渗透于组织运作之中的学习,以团队学习为载体,形成一种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而充塞于这一结构中的是平等的精神、共同愿景、系统思维,使分属于不同社会群体的党员以此连结起来,分享学习成果,分享组织的事务的管理,促成对组织的归属感,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内形成新的凝聚力的条件之一。虽然学习型党组织也不可能完全解决组织内聚力,但至少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这种扁平化结构又恰恰耦合了党内民主的需求——作为组织内部的民主,由于具有行政上下级关系,其民主的氛围往往受到制约。在学习型组织中,全党可就党的中心工作、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弥补由组织行政关系衍生的党内沟通不畅的问题,形成比较浓郁的民主氛围。比如,在高科技时代,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形式,直接实现高层与基层的互动式学习,在学习中相互探讨问题,交流信息。这里的关键在于不同层面的直接互动,只有个体的学习没有互动,就谈不上真正的团队学习、扁平化结构。这种学习模式有利于上级党组织和基层党组织直接交流,有利于减少各种利益的干扰。同时,就党的决策而言,这种扁平结构、互动式学习,还可以与民主决策、党员参与讨论、统一认识结合起来,或者说,党员参与讨论政策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也是低成本运作的民主决策过程。只要我们认真、重视,就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

学习型党组织为作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学习型党组织以终身学习、不断学习的理念推动形成新的作风

记者: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对我党的作风建设有何推动作用?

高新民:党的作风是党组织和党员的一贯态度和行为表现,体现了党的组织风貌和个人的精神状态,是党性修养的外在表现。学习型党组织所倡导的理念,可以为作风建设的方方面面注入新的理念,促成新的表现形式。比如,打造学习型党组织的过程,可以提高全党对于政治、社会的认知水平,提升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水平,从而提高作风建设的内在涵养。

再如,当下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倾向,可以通过全员学习、互动式学习方式,以解决问题的的实效作为学习型组织建设的考核标准,来改善学风状况。

又如,作风建设本身也要与时俱进,优良传统需要有符合时代特点的新的表现形式,还需要根据新的时代发展要求形成新作风,诸如民主的作风,依法办事的作风等等,而学习型党组织以终身学习、不断学习的理念推动党组织和党员领导者形成新的作风。

学习型党组织与党建其他工作相互作用

——学习型政党直接解决的的是政党内部的“软实力”问题

记者: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否可以解决党的建设的诸多问题?如何理解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新民:学习型党组织不是万能的,其功能并不能够替代党的建设其他方面的改革创新。如党风廉政建设问题,权力制约等等,牵涉到领导体制、利益等问题,并非打造一个学习型组织就能够解决的。

学习型政党直接解决的的是政党内部的“软实力”问题,比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问题,改革创新的能力,为党的组织建设提供新理念与机制等等。这些问题对于党来说当然极其重要、甚至影响到党的先进性与执政地位。

然而,党的建设的很多问题,还需要制度层面的改革来解决。党的建设作为一个整体,其内部构成要素都需要其他要素的相互顺应才能形成为整体,但任何一个方面的建设功能都是有限的,所以才需要有党的自身建设的整体布局。因此,建设学习型政党很重要,但这一课题本身不是无所不包的。如果对此理解有偏差,同样影响党的建设大局。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