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内民主改革不能采用“苏共模式”

中共党内民主改革不能采用“苏共模式”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9月22日电(记者 秦华) 9月22日15:30,中共中央党校博士生导师、原党建部原理教研室主任高新民教授做客人民网“七一社区·理论论坛”,以“四中全会公报解析 新时期如何推动党建的伟大工程”为题进行访谈。高新民在回答网友问题时指出,党内的民主是自上而下的,中国渐进性改革首先应该从基层改革,这是由民主诉求特点和中国共产党性质决定的。的重心在基层,这是有道理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社会层面的变化,社会层面出现了多个基层,它是在基层出现的,不是在政权内部出现的,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国企改制,一直到新社会、新经济组织的出现,包括社区的选举,社区层面的党建工作,发生变化的最大面就是在基层。

高新民指出,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很明显当前发展

第一,我们党内的民主诉求,主要是自下而上的,越往基层走,它的民主诉求越强烈。

第二、基层的党员分属于不同的社会阶层。虽然党内的身份都是共产党员,可是社会身份、社会地位是不一样的。中国现有的社会群体,党内党员把他所处的社会的群体利益反映出来,利益诉求、政治诉求就体现出来,越是利益多元,越需要民主。利益单一的时候,民主不民主无所谓,因为利益绝对一致,民主不是太强烈的诉求;但是当今是利益多元,两个人有冲突但又根本利益一致,才有可能实行民主,也需要民主。

第三、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执政党不能用暴力调整利益,要用和平的方式、非暴力的方式来调节利益关系,除了党的大政方针以外,就要靠民主,有渠道让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有渠道能够参与决策、有渠道能够对权力是否公正的运行进行一个监督。

高新民认为,越往下走民主的诉求就越强烈,这是以基层为重心,发展民主的社会根源。同时以基层为重心发展民主,也显示了我们渐进式改革的特点,中国无论经济、政治改革都是从基层开始慢慢往上走,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保证大局基本稳定,基层一个村、一个乡镇即便出现了不良现象,出现了问题,也容易纠正;如果一开始就从大局上进行改革,那么很有可能造成的一些负面的影响比较大,或者说不利影响比较大。

高新民还具体谈了苏共的失败教训。她谈到,前苏共的改革是从高层改起,而且是从根本性的政治制度层面、政治体制,大的政治、根本性的体制方面改起,结果一旦出现问题以后,基层组织就无所作为了,基层党员不拥护。我们需要从基层开始逐步推进改革,当基层民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会推动更高层次的改革,因为它的民主一旦成熟以后,高层如果不改革,那么是无法领导基层的,这种渐进式改革很有特色。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