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9月22日电(记者 秦华) 9月22日15:30,中共中央党校博士生导师、原党建部原理教研室主任高新民教授做客人民网“七一社区·理论论坛”,以“四中全会公报解析 新时期如何推动党建的伟大工程”为题进行访谈。高新民在回答网友问题时指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把民主形式落到实处,要注意吸收优秀人才,培养执政党的思维。
有网友提出:“从公报上看,这次全会把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提出,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要特别重视这个问题,现存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存在哪些问题,应该怎样的改进它?”
高新民谈到,从目前的公报来看,还是延伸了十七大所说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条款具体化了。公报关于干部人事改革制度的两句话既有深刻含义又富有新意:
一条是“广辟培养干部的途径”,提出要坚持五湖四海,拓宽视野选拔干部。四中全会公报这一提法表明:在现实背景下提出五湖四海观念是有深意的。在选拔干部过程中,采用了民意测验、干部公示制都是巨大进步,在基层情况落实的较好,但是在机关内部虽然民主的形式、途径都有,但是最后被选任的还是和领导关系近的人。因此,为广辟途径培养干部由领导提名、由群众提名,更重要的是把经过实践锻炼的干部,让一种新的面貌充实我们的各级领导层,这样才能真正把干部制度改革推向前行。
高新民指出,另一条是“把社会各方面的优秀人才都集聚到党的事业中来”。这反映了执政党的特点,执政党要以开放的姿态面向社会,如果不能把社会上最优秀的人才容纳到我们体制里,这些人才如果不能吸收好,搞不好就成了反体制的人。因此,在这个背景下把各方面的人才纳入到体制内,有利于我们国家、有利于社会,也有利于执政党自身,这种思维就是一个现代政党的思维,是一个执政党的思维。
高新民强调,要做到这两条,就需要党的事业改革,就是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公开、透明,这就是十七大以来,包括十六大以来主要的改革方向,四中全会把这些东西具体化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