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1)

摘要:虽然那时民国只不过是一个招牌,但是有没有这块招牌还是大不一样的。那时老百姓虽然没有真正成为国家主人,至少他们明白我们应该是国家主人。所以辛亥革命以后,整个社会风气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家敢于发表各种议论。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造成的那么一种社会氛围和民众心理,五四运动是不可能发生的。

现在有很多人常常议论,说现在工人怎么能做领导,只能是知识分子做领导。尤其现在下岗工人那么多,工人怎么领导啊。我想作为工人阶级领导从根本上来讲是从整个阶级来讲的,不是指某一个人来说的。工人阶级有三个特点,一是跟现代化的大生产联系在一起的,这点就和地主、农民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区别开来。二是有着高度的组织性,这就跟农民、手工业者、自由知识分子、自由职业者等区别开来。三是依靠劳动为生,没有剥削,这就跟资产阶级区别开来了。这个劳动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所以有一种说法是人类发展到最后别的阶级都消灭了,就只剩下工人阶级。

3、重视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有严格的纪律、严密的组织,共产党人都有着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候,中央一大共12个代表,另外还有共产国际的两个人。但是这些代表以后分化得很厉害,有的一直成为党的领导人,主要是毛泽东、董必武。有的中间脱党了,脱党了他并不一定都是不好,后来他们还做了很多的工作,有的以后又重新入党了。还有一种就是牺牲了,就像陈潭秋。也还有的成了叛徒,如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刚刚建立的党一定是这样的,像大浪淘沙一样,不断的分化,最后留下的是一些能够为共同理想遵守严格纪律的那些核心分子。有了这些人,才能在那么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把我们党推向前进。

要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基本上就是这三条。如今依然实用。第一条要有正确的理论为指导。第二条就是要以全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就是说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特别是要想着底层的人民。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一直在讲,改革开放的成果应该是为最大多数人共享,不能是少数人的。第三条就是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今天来讲,一个是要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小平同志讲要培养四有新人,四有新人里面最重要的两个,一个是理想,一个是纪律。对青年尚且如此,对一个党组织来讲更要如此。如果没有共同的理想和严密的组织,这个党是站不住的。另外新的历史条件下,党还有一个执政能力的问题。胡锦涛同志讲,党的建设就是要以党的先进性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主线。这三条就是共产党能够胜利前进的保证,这三条如果丢掉了,那这个党就靠不住了,这确实是历史的经验。  

责任编辑:陈航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