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莫斯科苏维埃、工厂委员会和工会联席会议上的讲话》的提纲[注:讲话见本卷第1—16页。——编者注](1918年7月28日或29日)
一、新粮下来之前——革命的危机时期。
危机的顶点。
二、“军事形势”明确了:
捷克斯洛伐克军(1500万)[214]+白卫分子 地主 资本家
摩尔曼
阿列克谢耶夫在季霍列茨卡亚
巴库(达什纳克党人+英国人)
土耳其斯坦(英国人)。
三、英法帝国主义者的“包围”。
“包围圈”。收买了资产阶级,与之结成联盟。
四、粮食。切断粮源。
五、“富农暴动”。
阶级性质非常清楚:
无产阶级+贫苦农民
对付富农和资产阶级
左派社会革命党人的动摇。
六、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
(辛比尔斯克:农业省)
+长官们的叛变(如法国大革命中有过的)。
七、然而军事形势起决定作用,
战争(国内的)起决定作用。
全力投入战争!
全力对付捷克斯洛伐克军。
左派社会革命党人的叛变和背叛。
八、为了什么而斗争?它关系到什么?
(a)恢复地主和资本家的政权。
(b)恢复战线,拖入帝国主义战争。
捷克斯洛伐克军的战线(1500万卢布)
摩尔曼
阿列克谢耶夫
巴库
a土耳其斯坦。
b阶级状况:富农暴动;同资产阶级进行决战。贫苦农民和劳动者
对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谁去吸引。
……粮食……
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长官们的叛变;
c放弃辛比尔斯克(类似的例子在法国大革命中也有过:不应有任何绝望情绪)。
d军事形势。战争的结局起决定作用。
e恢复战线:使全国屈从于帝国主义者。
(α)地主和资本家的政权。
(β)强行拖入帝国主义战争和强迫接受帝国主义的奴役。
载于1959年《列宁文集》俄文版第36卷
译自《列宁全集》俄文第5版第37卷第525—526页
【注释】
[214]指捷克斯洛伐克民族委员会的领袖们从英法两国政府领取的用以组织捷克斯洛伐克军反革命叛乱的经费(见本卷第2页)。——519。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董昀 | 读懂中国的五年规划:“十四五”回顾 “十五五”前瞻
- 【党员课堂】陈坚: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义——作风建设篇
- 铭记抗战历史,在吾辈自强中勇毅前行
- 算力跃居全球第二 数字中国崛起的新质生产力密码
-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超越竞技范畴的技术革新引擎
- 用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激活消费引擎
- 绿水青山间的富民路——“两山”理念二十年实践启示
- 弘扬抗战精神,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 深刻把握持续践行“两山”理念
- 王莉:【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以伟大抗战精神照亮新时代奋斗之路
精选视频
【学习思想】千年生态智慧闪耀绿水青山间
《地道战》背后的真实抗战史
巩固文化主体性的“行”与“径”:新时代的行动与实践
文化主体性的“魂”与“根”: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现的文化主体性
鸦片战争后传统文化的“破”与“立”:从近代困境到当代觉醒
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