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彼得:我对您有一个请求。我写了一篇关于土地纲领问题的长文章[146],其中详细地分析了第二届杜马的争论。我缺少向第二届杜马提出的某些文件。
我指的是穆申科提出的104人或者105人法案,这不是第一届杜马的那个“有名的”劳动派法案(这个法案在第二届杜马也曾经提出过),而是新的、社会革命党的法案。这个法案曾用法文转载于社会革命党在斯图加特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您有没有俄文的?您能不能弄到?如蒙帮助,不胜感激。[147]
这个材料是不是单独出版过?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出版的?
您的 弗·乌里扬诺夫
从日内瓦发往维也纳
载于1930年《列宁文集》俄文版第13卷
译自《列宁全集》俄文第5版第47卷第119页
【注释】
[146]指《社会民主党在1905—1907年俄国第一次革命中的土地纲领》(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16卷第185—397页)。——154。
[147]这里说的是由第二届国家杜马土地委员会委员、社会革命党党团正式报告人伊·瑙·穆申科提出的有105名杜马代表签名的法案。这个法案是在《提交第二届国家杜马全体会议的资料》中用俄文发表的(见该书1907年版第486—491页)。——154。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GDP增长5.5%!见证北京经济的韧性与活力
- 3.33亿人次!奏响中国与世界深度交融的时代强音
-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砥砺奋进新征程
- 创新提质 培育外贸新动能
- 水润良田,粮食丰收有保障
- 上半年快递业突破千亿件,究竟凭啥?
- GDP增长5.3%,中国经济“硬核”力量从何而来?
- 建好人民城市,托举人民幸福生活
- 清朗专项行动,守护未成年人网络“晴空”
- 博物馆错峰延时开放让游客尽享“京彩”
精选视频
【高质量发展】自主创新铸就大国重器:中国制造突破“卡脖子”技术
理论看点:法律体系≠法治体系!厘清两者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发展展望
法治体系的结构
中国法治建设: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构建逻辑与实践路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