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拉尔:《英国与帝国主义》
维克多·贝拉尔:《英国与帝国主义》,巴黎,1900(共381页)。
从翻阅中看出,这本书象是报纸论文集,是一些写得很流畅、非常流畅的、然而是极其肤浅的政论。只有叙述和废话,别的什么也没有。第一章——《约瑟夫·张伯伦》。他的演说摘录,他的官衔履历,他的荣誉,等等等等。第2章(或者是篇,因为既没有“章”次,也没有编号)——《帝国主义》,仍然是“报道性的”叙述:“市场,市场”,从“蓝皮书”里抄来的大量例子和数字(关于英国贸易的衰落等等),但都是些七拼八凑的杂文式的东西,看过霍布森和舒尔采-格弗尼茨的书,这简直象是中学生的笔记……关于德国的竞争等等等等也是一样。毫无价值。毫无价值。
举两个这样的例子也许有用:
反对帝国主义的论据:
“这些统计材料还表明,陛下的军队占领某国领土,往往只是对外国人和极少数的不列颠臣民有利:1881年以后,在埃及只有德国和比利时的贸易才真正获得了发展:埃及从英国输入的产品在1870年——8726000英镑;1880——3060000;1892年——3192000;1897年——4435000,从德国的输入却从1886年的21000镑(埃镑=25法郎60生丁)增加到1896年的281000镑,从比利时的输入在同期由86000镑增加到458000镑。”(第249页)
“自从法国发明用甜菜制糖以来,它在制糖业方面就成了世界第一大国,1870年垄断权还是属于它的。德国当时才开始从事这一行业。德国研究和比较了法国的作物,肯定德国在靠近煤矿区的地方有象法国北部那种适宜的土壤和气候。但是德国的土地不太肥沃,气候又寒冷得多。因此,同法国人的斗争还谈不到势均力敌。但是,从1882年起,法国糖厂主开始叫嚷,德国的糖居然渗入法国市场……德国甜菜的出糖率为12%;法国种植园主声称,他们却超不过7%”——德国人改进了耕作技术、肥料、选种,等等等等。
“德国的竞争不到12年,发现甜菜的法国就丧失了从发现中得到的收入。1884年,法国根据德国的科学经验通过了食糖法,从这时起德国成了糖业大王和酒精大王。”(第311—312页)
书末注明的日期:1898年11月—1900年4月。
本文关键词:
金冲及
相关阅读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党员课堂】宋亚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和时代价值
- 刘志明:【党员课堂】加强警示教育 永葆政治本色——从思想深处筑牢拒腐防变防线
- 顺应发展潮流,推进人工智能安全治理
- 北京上市公司三项业绩数据全国居首
- 九部门出台措施有力有序有效扩大服务消费
- 勿忘“九一八” 吾辈当自强
- 秦国伟:传承伟大抗战精神 凝聚伟大复兴力量——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 伟大抗战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 筑牢“三农”压舱石,夯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根基
- “小板凳+”宣讲:让党和政府的好声音传递到寻常百姓家
精选视频
【习近平文化思想】当戏曲遇上AI 传统文化“破次元”拥抱Z世代
【学习思想】“两山”理念: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引擎
自信自强: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薪火相传: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
人民至上: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
凝心铸魂:着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