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的发展与问题

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的发展与问题

2006年以来,商务部和科技部共同建设“科技兴贸创新基地”(以下简称兴贸创新基地),到2009年,我国分三批建设了58个兴贸创新基地。建设兴贸创新基地是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的重要举措,在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兴贸创新基地的自主创新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兴贸创新基地的战略布局

兴贸创新基地在产业布局上突出了振兴装备制造业、提升高新技术产业、重视节能环保、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涵盖了电子信息、生物制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光机电和海洋、航空等主要高技术产业领域,还包括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传统产业技术领域。既支持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支撑重点产业振兴。其中新材料基地占25.9%,电子信息基地占19%,生物医药基地占17.2%,装备制造基地和新能源基地各占13.8%和9%。五大类基地共占基地总数的84.5%。

兴贸创新基地分布在全国2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区域布局上即考虑到基地高技术产品的出口规模,也考虑到基地对所在地区经济与外贸发展的创新辐射作用,东部地区基地较多,占46.5%,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占27.6%和25.9%,其中江苏、山东、江西、浙江、四川、福建、河北、湖南、陕西有3个以上兴贸创新基地。形成了点面结合的区域布局。

兴贸创新基地的载体有四种类型:一是以国家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创新基地,如北京中关村科技园、上海市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二是以城市作为创新基地,如四川省绵阳市、江苏省泰州市、吉林省通化市、广西桂林市等;三是以现有产业基地作为创新基地,如江苏丹阳市新材料产业基地、江苏昆山市模具产业基地;四是以大企业作为创新基地,如沈阳机床集团、宁夏东方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新疆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从各类基地载体比例看,园区基地数量最多,占53.4%;其次是城市基地,占27.6%;产业基地和企业基地数量较少,分别占12.1%和6.9%。

2009年认定的第三批20个兴贸创新基地有三个特点:新材料领域较多,有7个基地;支持传统产业的装备制造和光机电领域较多,共有6个基地;产业化基地较多,共有6个,超过前两批基地。

兴贸创新基地的发展特点

我国高技术产业及产品出口增长长期“三靠”:一靠国外技术,二靠加工贸易,三靠外资企业。我国加入WTO以来,外资独资企业在高技术产品出口中的比重快速提高,近年来一直占68%左右。这种发展模式虽然增长较快,但不能自主发展,利润低,更难以支撑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十大振兴产业的发展。

我国《科技兴贸“十一五”规划》提出大力支持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出口创新基地。兴贸创新基地建设有三项任务:一是探索促进创新基地发展的有效机制和管理模式,研究制订扶持特色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二是立足特色产业优势,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为切入点,充分整合资源,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三是扶持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特色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分工地位。建设出口创新基地的根本目的,是培育一批面向国际市场、立足自主创新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高新技术产品,将兴贸创新基地建设成为特色产业聚集区、自主创新聚集区和产品出口聚集区,发挥集成创新优势和产业集群优势,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以出口加工为特征的高技术产业开始转型,58个兴贸创新基地代表了我国外向型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

我国兴贸创新基地总体看有四个特点:

主导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浙江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主要产品维生素E、维生素A技术水平国际领先。2007年到2009年6月就拥有专利授权数156件,其中特色产业发明专利40件,维生素E及维生素A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占40%以上。山东省德州经济开发区新能源企业拥有专利700余件,研发出全球领先的热管平板分体式太阳能应用技术,拥有采暖、制冷、海水淡化、建筑节能等国内外领先的关键技术。是世界上唯一掌握“三高”、“四高”太阳芯真空管和高温发电集热钢管等太阳能光热技术的企业。河北邯郸市39家新材料出口企业拥有专利197项,石英毛细管的生产能力和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纯度超细氧化铝、氧化锆粉体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的75%。青岛高新区北部园区是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特色产业集群,企业累计拥有专利254项,企业主持或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80项,发布实施国标、铁标及中国南车标准160项,企业标准50余项。浙江省东阳磁性材料产业基地拥有磁性材料企业150多家,产量约占世界总量的40%,近些年专利申请量达600多件,其中授权专利300件。

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集群。如山东省德州经济开发区新能源产业形成了以皇明太阳能集团为龙头,亿家能太阳能、中立新能源、超维硅业等为骨干的光热光电产业集群;以华业风能设备、株丕特风力材料、十三局风电塔筒等骨干的风电设备产业集群和以太阳能热泵机组、地源热泵机组、污水热泵机组等为发展方向的中央空调产业集群。江苏丹阳新材料产业基地形成了高性能金属材料、功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精细化工和视光学材料四大新材料产业集群。浙江德清县形成了农药兽药、生物酶制剂、现代生物中药及医药中间体特色生物医药的生物医药产业群。邯郸新材料产业形成了包括陶瓷玻璃新材料、光电电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材料、化工新材料、金属新材料和纺织新材料等6个产业集群。陕西宝鸡市钛产业聚集了以钛为主,钨、钼、钽、铌、锆、铪等稀有金属及合金深加工为主体的稀有金属新材料产业,科研、生产、加工、贸易和流通企业385家。江西鹰潭市形成了铜杆、线、管、棒、板带、异型材及铜铸件等上下游产品配套的铜产业链。新疆高新区聚集了以众和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新材料企业集群,主要从事高纯铝、电子铝箔产品、电极箔产品的深加工生产,形成了“能源-高纯铝-电子铝箔-电极箔”一体化的优势资源转化和循环经济产业链。这种以产业集群打造的产业链,成为近年来新崛起的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产业创新与竞争的优势。

初步形成了基地创新支撑系统。江苏省丹阳市在全省县级市中率先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启动“百品培育、百企创新”双百工程,建设了高性能合金研究院、航空航天产品及技术研究院、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丹阳分中心、薄膜太阳能研发中心、碳纤维及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和高温合金、智能卡、碳纤维、医疗器械、铝基复合材料等5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丹阳市还探索“科技育种-金融 输血-产业造血-上市融资-再创新投入-股票增发-爆发式扩张”的超常规发展路线,建立了风险投融资担保机制。福建漳州市创新基地建立了52家企业创新中心,4家博士后工作站,还建立了高新技术孵化中心、漳州市仪器仪表检测研发中心、漳州市光电照明产品检测中心、国家认可的电光源实验室、美国UL认证实验室等,形成了创新基地支撑系统。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拥有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多个研发平台。2009年建成高新区技术产权交易中心、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科技评估中心等创新创业载体。昆山市建立了科技创新发展资金,设立了1亿元的优秀人才专项资金、1.2亿元的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德清县政府为进一步加快生物与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县财政每年投向生物医药产业科技配套资金300万元。

中西部地区的出口创新基地大多位于中小城市,科技资源较少,研发能力较弱。但这些出口创新基地与国内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合作研发机制,依托外部科技力量实现本地区的自主创新,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成功经验。如邯郸市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山东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工程大学等建立合作研发机制,面向国际市场开发了120多项新产品,其中32项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丹阳市政府每年都在国内高校院所较集中的城市组织大型综合性科技合作洽谈活动,组织国际科技合作活动1—2次。使企业与国内150多所高校院所建立了紧密型产学研合作关系,每年有50项左右的科技成果得到引进转化,一批企业成为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基地或共建研发中心。

打造了一批高技术产品品牌。丹阳在推进名牌战略过程中,制定出名牌培育发展规划,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鼓励企业生产优质产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创立名牌产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2008年统计,基地内材料产业相关企业,拥有自主品牌67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5个,中国名牌8个。新昌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是国际上第三大维生素生产企业,主要产品维生素E、维生素A技术水平国际领先,“新和成(NHU)”商标已在世界50多个国家或地区登记注册,“新和成(NHU)”为国家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和“新和成(NHU)”饲料添加剂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新和成的VA、VE系列产品连续两届被评为浙江省名牌产品,“新和成”商号为浙江省知名商号,“NHU”商标为浙江省著名商标。新和成也积极争创行业名牌,如NHU牌饲料级维生素系列产品荣获2005年度中国饲料行业信得过产品称号。2008年被原浙江省对外经济合作厅评为“浙江省出口名牌”。

兴贸创新基地建设的重点任务

以信息产业为主体的我国高技术产业已进入成熟期,再加上近年来劳动力成本逐步上升和人民币升值,使高技术产业利润率逐步下降。2003年后,我国高技术产业产值利润率已低于制造业产值利润率。国家高新区利润率也呈下降趋势。2000年到2008年,高新区工业总产值从不到8000亿元增长到突破5万亿元,年增长26.7%,而产值利润率由7.5%下降到6.3%。2010年,我国一些地区的基本工资已提高10%左右,这将使高新区的利润进一步下降,进而影响研发投入。

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正处于从加工贸易向自主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出口创新基地肩负探索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道路的历史使命。目前兴贸创新基地虽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和产业集聚优势,但出口规模还较小,2008年部分兴贸创新基地出口规模仅有1-3亿美元。当前兴贸创新基地面临四个挑战:

创新投入强度较低。主要发达国家研发经费占GDP比例大多在2%以上,我国研发经费占GDP比例2002年才超过1%,2009年超过1.5%,达到1.62%,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经费投入与发达国家差距更大。主要工业化国家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大都在20%以上,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更高达30%以上,而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经费占工业增加值比例2008年仅占6%。我国国家高新区的研发投入也有待提高。2008年81.5%的国家高新区研发支出占总收入比例不到3%,其中38.9%的高新区研发支出比例不到2%。在列入兴贸创新基地的国家高新区中,也有三分之二研发支出比例不到3%。如何建立持续稳定的创新投入机制,是基地建设的首要问题。

产品竞争优势较弱。目前一些基地已掌握了产业关键技术,初步形成了产业集群优势和技术集成优势,但多数基地的出口竞争优势仍以劳动成本优势为主,缺少品牌。在劳动成本优势快速下降时,如何尽快形成新的优势,实现竞争优势的转型,是基地创新与发展规划的重大问题。

产业链较短。许多基地虽然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但有两个局限:一是局限在基地区域内,这既限制了产业规模的扩大,也不利于在更大范围内获取资源、降低成本;二是局限在生产制造领域,而完整的产业链还应包括研发与设计服务、生产与质量服务、标准与认证服务、营销与售后服务、社会责任与品牌服务等。如何建立面向国内外的完整的开放创新体系,是基地产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课题。

政府支持方式较简单。一些基地的主要产品并不是在本地研究开发的,地方政府对基地的支持政策偏重于资金支持,如何建立和完善对基地持续创新与发展的支撑服务体系,如人才引进与培育体系、技术转移与服务体系、成果转化与创业体系、市场营销服务体系等,是基地创新环境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马中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