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创新发展40年

摘要:中国式创新是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与巨大的市场规模的有机结合,快速迭代的创新。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基本成型,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研发大国,但在创新主体、基础研究、核心技术、创新人才、成果转化、创新文化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改革来解决。中国式创新仍然在路上。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这样一个时间点,总结和回顾我们的改革创新,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当前中美发生贸易摩擦的背景下,更具有特殊的意义。重点讲四个问题,一是中国的创新发展历程,二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三是中国创新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四是未来创新的发展方向。

一、中国的创新发展历程

虽然科学技术没有国界,但是科技体制和政策,创新的环境和文化是有国情背景的。由于每个国家的国情都不相同,有的国家较大、有的国家较小,国家与国家之间发展的产业也不相同,这些不同的因素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型国家模式。比如,美国是全面领先模式,德国是政府导向型创新模式,英国是依托传统面向未来模式,芬兰是重点突破模式,以色列是需求导向型模式,日本是从模仿到创新模式。各国创新都有自己的特色。评价中国的创新尤其难,可以说中国的创新是成功的,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中国是一个大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内部很不平衡,既有像北京、上海、深圳这样世界一流的创新中心,也有中西部比较落后的地区。同时,中国正在转型过程中,很多方面都还没有转型到位,所以现在很多事情,很多做法带有过渡性,有很多体制性的东西还不确定,还在变动,往往不容易作出一个明确的判断。

进行分析、评价所依据的数据是可以质疑的,但是作为创新的成果,比如我们的航母、高铁、核电站、空间实验室、正负电子对撞机,这些东西是实打实存在的,本身就证明中国创新水平的提升。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更加证明是有创新在支撑。

外国人对于中国的发展创新也有些中肯客观的评价。《欧洲创新记分牌》是欧盟为确保创新政策的有效执行,引导各成员国改进相关工作,专门设立的创新表现评估体系,对各成员创新绩效进行综合评价与排名,全面反映国家创新能力。在2017年的报告中,通过十个维度的27项指标对欧盟28个成员国的创新表现做了梳理和分析,将各分项表现合成后计算出了欧盟整体与各成员的综合创新指数,并以此为依据将欧盟成员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创新领导者、强力创新者、中等创新者和适度创新者。在全球范围内比较,中国被列为中等创新国家,欧盟创新表现整体上对中国的优势也正在急剧缩小,中国创新效绩的增长速度超出欧盟七倍。事实上,创新领导国家只有美国等少数几个,多数欧盟国家都属于强力创新国家。中国紧随其后,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当中少数列入中等创新国家的。2010年以来,中国在国家创新绩效综合指数方面逐渐且快速提高,在研发经费支出、设计申请、增长速度等评价指标方面,表现突出。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布的《科学和工程指标》(2016)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研发大国,其评价指标主要是研发投入、科技论文产出、高技术制造增加值等。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作出这样的评价,说明中国在创新的总体水平上,有很大的提升。

德国《时代》周报网站2018年5月7日刊登《更高,更远,更快,中国》一文,列举了11组数据,解读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斐然成就。第一,智能手机上网人数达到6.95亿人,中国日常生活的数字化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这主要归功于阿里巴巴和腾讯提供的两款产品,即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第二,有2.86亿农民工外出打工,评价中国昔日作为“世界工厂”的声誉主要归功于农民工。第三,2015年中国有15个人口超过500万的大城市,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欧洲人口超过500万的大城市只有3个:巴黎、伦敦和莫斯科。大城市意味着庞大的经济体,意味着庞大的消费支出,意味着比较困难的城市管理和就业等等。第四,截至2018年3月底,中国有3.1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第五,有115家中国企业进入了世界五百强,尽管这115家中国企业有不少银行、国企或者非制造业企业,但毕竟还有像华为这样的企业,显示了中国经济的力量。第六,中国在2017年申报了8330项国际专利,在年度国际专利申请量排名中位居第五。第七,全球70%的玩具由中国生产,每年出口超过100亿美元。第八,2016年人均排放超过7吨二氧化碳,虽然总量世界第一,但是人均却远远低于德国。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指标,在讨论二氧化碳排放责任的时候,有关国家总是指责中国排放量最多,没有看到中国有13亿人口,如果按照人口来平均的话,特别是从历史上来看,中国只是这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排放量才提升的,而现在全球的二氧化碳积累量是工业革命以来上百年的累计结果,不能仅依据排放总量进行简单的责任划分。第九,超过1亿中国成年人属于新的城市中产阶层。据瑞士信贷银行统计,中国中产阶层的总资产已超过7万亿美元。中产阶层意味着一个国家最大的消费群体,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和政治最稳定的因素。所以这样中产阶层的形成,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和标志,也是今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第十,中国政府打算到2020年修建3万公里高铁铁路,国家资助的城市和基础设施扩建——高铁、港口、桥梁、隧道、高速公路和地铁——已成为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奇迹的主要增长动力之一。第十一,2014年在中国有超过2547万名普通高校在校生,这是一个庞大的人力资源,虽然说中国的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毕竟有这两千多万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口,他们将成为未来中国高素质劳动大军的储备力量。

总体来说,国外组织机构普遍承认中国四十年来的经济发展是成功的,使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摆脱了贫困。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也是史无前例的。英国央行前行长默文·金认为,中国不仅经济发展是成功的,而且已经成为世界创新的中心。这个评价也许有点过高,与美国、欧洲的创新中心相比我们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不过像北京中关村、上海浦东、广东深圳这样的创新中心在世界上确实是名列前茅的。

评价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看总量,虽然GDP是一个饱受质疑的指标,但是毕竟还是代表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总量指标。中国GDP世界第二,这是毋庸置疑的,至于什么时候超过美国,老实说并不是太重要,更重要的是中国老百姓获得了什么,是不是得到了经济发展的实惠。第二,看质量,特别是结构,包括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服务业的发展,经济发展的效益,企业的竞争力,产业的竞争力和品牌,这些体现经济发展质量和结构的有效性指标。第三,看动力,不管是总量还是质量,都是经济发展的表象,最终能否持续发展还是要看动力。从中国来看,这个动力要靠改革,靠创新,我们能不能从改革当中获得红利,能不能靠创新去驱动发展,这是评价中国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第四,看趋势,虽然世界很多国家都经历过经济的起飞阶段,比如日本、韩国都有过长达十几年的两位数经济增长,但是像中国这些长达三十年的经济增长还是罕见的。今天在经济调整的背景下,中国放慢了经济发展的速度,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我们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可以使中国的经济增长在寻求高质量的背景下实现6%-7%的稳步增长。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张凌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