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黄金档场次百元以上最高票价120元,《龙门飞甲》IMAX版票价150元,国产电影票价再创新高。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人人均5年进一次电影院。高票价,正像一场灾难,侵吞着中国电影的未来。
相隔4小时,《龙门飞甲》和《金陵十三钗》12月15日下午开始正式过招。
作为今年贺岁档最重量级的节目,一场分账大战成了两部国产大片亮相的序曲:先是《金陵十三钗》宣布“加料才加价”引发店大欺客的争议,接着《龙门飞甲》将2D版本最低票价再降低5元。
尽管业内人士在此前分析说,此次“最低限价”的上调,针对的是影院之间竞相减价的恶性竞争,防止票价雪崩,并不和消费者利益挂钩,但《金陵十三钗》最高120元的票价以及《龙门飞甲》IMAX版150元的票价,还是把国产电影票价推向新高。
“提高最低票价并不意味要涨价,那只是制片方对自己的一种保护。”对中国影史上最贵的电影《金陵十三钗》涨价,著名导演冯小刚近日发微博力挺“老竞争对手”制片人张伟平。
影评人叶小凯却十分赞同八大院线抵制《金陵十三钗》调整最低票价的做法,“如果每个电影发行方都想定什么票价就定什么票价,那中国电影市场就乱套了”。
而对于这场白热化的分账大战,网友们则普遍表示,大鳄之间怎么“分猪肉”他们没兴趣,他们更关心的是已经很高的电影票价的走势。对于涨价结果,影迷们大多表示难以接受,因为40元的“地板价”一出,连平时能接受的团购价都要上涨,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作为消费者,我们对影片是否物有所值一无所知,更没有机会介入电影票定价,能选择的只有买票还是不买票。
“最低限价”进入公众视野始于去年暑期档上映的《唐山大地震》。当时影片投资方向国内各大院线下发提价通知:A类城市(如北京、上海等)最低票价不得低于35元。此前国产大片最低票价一般都是30元,而影院的正常票价一般都是最低票价的两倍。
而从去年贺岁档开始,《赵氏孤儿》、《非诚勿扰2》、《让子弹飞》几部华语大片纷纷加入涨价行列,引发“最低限价”大面积上调,很多热爱电影的人都深刻感受到来自影院“通货膨胀”的压力。
“最低限价”是指片方跟院线在合同中约定,电影院在售票时不能低于这个价格,如果低了就由电影院自己掏钱补齐。从表面看,片方提高最低票价的确不与消费者购票价格上涨画等号。“但最低票价上浮,如果院线仍然维持原有价格并以原定打折促销活动出售电影票,那么院线势必将让出更多利益。如果院线希望维持原有利润,必然只有涨价一条路,从消费者手中拿回这笔钱。也就是说,最终羊毛还是要出在羊身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院线经理说。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相较于其他2D大片如《变形金刚3》、《哈利·波特7》等,《金陵十三钗》的零售票价提高了5~20元,晚七八点黄金档票价均在100元以上。而《龙门飞甲》似乎玩了个文字游戏,宣布2D版降价,主攻的却是3D市场,票价与其他3D大片百元左右的零售价基本持平。所以,想降低看这两部大片的成本,观众很有必要在影院和场次上动点脑筋。
当电影票价直线攀升到3位数,2011年中国电影票房130亿的目标似乎已经近在咫尺了。
近年来我国内地电影业发展迅猛,自2002年起,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票房每年均以两位数字增长,成为全球电影票房增长最高的国家,2010年更是一举突破百亿大关。不过,分析一下2010年百亿票房的成色,不难发现,除了得感谢《阿凡达》、《盗梦空间》等国外大片十几亿的票房贡献外,仅凭提高“最低限价”这一项,中国观众就为100亿票房多贡献了约10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