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中国电影票价25年涨八百倍(2)

郎咸平:中国电影票价25年涨八百倍(2)

不久前,电影票价格被网民列为中美物价PK的对象,结果,美国电影票价格“惨败而归”:根据美国国家剧院业主协会的最新统计,今年第三季度美国的平均电影票价已经降至7.94美元的新低。结合国民收入衡量这两种价格,在美国看一场电影只占人均收入的0.2%,而在中国按大城市中每月5000元收入算,每张电影票80元,看一场电影的支出要占收入的1.6%,是前者的8倍!

全世界最便宜的大众娱乐方式就是看电影,但在中国内地,一张票动辄卖到七八十元,让很多人望而生畏。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曾撰文指出,中国电影票价25年涨了800倍,“这叫什么?物价泡沫!”

任何一种商品的物价水平都有其定价机制,电影票价也不例外。我国电影票价格为什么如此之高?据业内人士介绍,电影票价受到影片制作成本、当地居民消费水平、影院经营成本、排片规模和时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产业化环境下,保证影院和片方成本的回收,无疑是定价过程中考虑的必要因素,但近年来电影制片成本和影院经营成本的增加,则不可避免地反映在票价上。

从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开始,中国电影迈入所谓的大片时代,明星片酬的飞涨、外国团队的加盟、3D技术的普及,使得影片制作成本日新月异,这对全国平均票价的拉动不言而喻,但票价高更大程度上还是“国产影片盈利渠道单一”所致。据了解,目前中国国产影片综合收益的90%以上来自国内票房收入,产业链很短,电影内容的寿命通常只有一个月,其回报是一次性的,所以制片方急于靠票房回本。

票价高,还因为影院租金越来越高。

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曾透露,2010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虽然已突破100亿元,但国产片中盈利的只有10%,真正稳赚的是地产商。他们一手收租金,一手还拿走高额的票房分成,去年百亿票房中的20亿元,都归入了地产商的腰包。

“中国的电影票价已经被地产绑架了!”“中国电影票价不是影院说了算,而是由房地产商定的。”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赵宁宇这一之前在网上被拍砖的观点,似乎正在成为现实。

另外,银幕太少、规模上不去、好片少等问题,也成为电影票价难以降低的原因。

有专业人士分析,一张电影票之中包含上交国家电影发展专项资金、营业税、院线和影院分成以及制片和发行方利润。可以看到,一些政策性收费使得电影票价居高不下;另一方面,院线和影院与制片方发行方之间的分账如果没有明确的游戏规则,两虎相争的结果很可能就是票价一涨再涨,把各自的损失变相转嫁给观众。

影院越来越多,看电影却越来越贵,中国电影与其说创造了“票房奇迹”,不如说创造了“票价奇迹”。

票房大跃进,难以掩盖电影业的深层次问题:2010年全年票房同比增长63.9%的同时,观影人次却远未实现同样大幅的增长,高票价正在让人们失去进影院看电影的习惯。相关统计数字显示:2010年,美国年人均观影次数达到5.7次,韩国为2.27次;但中国全年观影总人次仅为2.84次,也就是说人均5年才进一次电影院。

而对电影制作方来说,虚高票价使人们的电影消费只集中在几部炒作生猛的大片上,大多数电影将在少人问津和盗版盛行中血本无归。对于正在快速发展中的中国电影产业,高票价更像是一场灾难。

而更让一些业内人士担忧的是,一些引进大片近几年的“最低限价”一直保持稳定,国产影片的身价却逐年看涨。差距一旦拉开,好莱坞大片越是横行无忌,国产片就输得越惨。

责任编辑:杨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