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进入信息化社会的同时,人们自觉不自觉地进入了学习型社会。人们的学习行为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原来以书本为中心的学习转向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从原来的人生阶段性的学习,转向终身学习;从一部分人的学习,转向整个社会的全员学习;从原来的个人学习,转向组织化、社会化的共享式、互动式的学习。在学习型社会中,共产党必须成为学习型政党。建设学习型政党,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要有正确的理念、明确的方向、目标,二是要有科学的制度安排,这两个层次,属于战略性的、全局性的。第三个层次,是不断完善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过程中的各个工作环节,改善各个要素。前两个层次的工作出现问题,第三个层次的工作就会事倍功半,甚至会南辕北辙。第三个层次上的工作是对前两个层次工作的落实和体现,这个层次的工作不扎实,前两个层次的工作就是空谈。本文从第三个层次上就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特别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谈几点认识。

一、提供学习动力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必须实现全党的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全员学习要求全体党员无一例外地在一切时间、一切地点、一切场合和一切方面投入学习。终身学习要求所有党员在个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连续不断的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我们党离全员学习、终身学习还有很大的距离,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任重道远。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学习动力问题。全党学习的强劲动力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基础,也是第一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有着学习的传统,每当中国革命或建设处于重大历史关头,不学习就不能面对新问题,就不能克服困难、度过难关,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会搁浅的时候,全党实现认识上的高度统一,掀起新的学习高潮,创造并发展自身的优势,把党的事业一次又一次推向前进。

但是,我党并没有实现全员性的始终如一的学习。当党的事业平稳发展时,一些党员干部的学习意识下降,学习不时会变成口号,形式主义流行、盛行。当干部的人生观世界观政绩观发生偏差,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存在缺陷不能给予及时纠正时,全党自觉学习不能蔚然成风。

因此,我们只能说,共产党不断地有组织地开展学习活动,应对党领导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挑战,但不能说党组织就已经是学习型组织。所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任务。

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最大的障碍主要不在于全党对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程度,而在于保持全党学习的动力。

第一,重视全党学习的强大外在压力。从党组织面临的执政环境看,可以说纷繁复杂,党组织自身在领导改革发展的过程面临大量问题,共产党要继续执政、长期执政必须不断寻求解决新问题的新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广大党员及领导干部除了不断学习,没有别的选择,这是全党学习的强大外在压力。

第二,激发全党学习的内在动力。从党组织自身状况看,在新的国际格局和国内大局中,党组织必须创造并发展自身的优势,才能回应和解决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使党能够赢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巩固执政地位,实现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也就是说,全党的执政党意识和历史使命感、民族责任感,这是全党学习的内在动力。可见,加强对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是增强全党学习的内在动力的战略性举措。

第三,挖掘全党学习的深层次动力。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只有充分认识到,不学习就不能提高自身素质和领导权威,就不能适应岗位需要,就必然会遭遇无情淘汰,才能有紧迫感,发自内心地要求学习、自觉学习。很显然,这需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坚持民主、公平、竞争、择优原则,突出注重政绩、群众公认的要求。即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才能解决干部学习的深层次动力问题。

二、选择学习方式

党组织成员个人的自主、自动学习和党组织的集体学习,这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基本学习方式。选择哪种学习方式,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党员干部的学习是一种成人学习,突出特点是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党员干部学习目的性很明确,那就是要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通俗的说法是“要管用”。党员干部走上工作岗位后,工作是中心任务,学习是为工作更好服务的。党员干部学习的成本是很高的,有金钱的投入,时间的投入,还有机会成本[1]的付出等。只有学习有利于工作,才能让学习者感觉“磨刀不误砍柴工”,为学习而做的投入有价值,学习才会变成党员个体的一种自主、自动、自觉行为。至于是在书房里看书,还是利用网络、视频资料或参加培训班,可以由党员个人自主选择,摒弃统一命令、整齐划一。

党员个体的学习是学习型组织中的一种基础性的学习,学习型组织对于传统学习方式的推进更多地表现为集体学习。集体学习是学习型组织建设区别于以往的组织性学习的一个明显特点。

党组织的集体学习基于成人学习是经验学习这一规律。集体学习有利于广泛借鉴实践经验、提高个人能力、放大个人力量。成人是有一定知识的,是有实践经验的,其经验学习,一方面表现为其学习需求、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的形成及学习内容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自己的经验为依据的,已有的知识、经验是成人继续学习的基础和依托。另一方面,党员干部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判断接受哪些信息,拒绝哪些信息。在有相似经历的人组成的集体中,或有相同任务的工作团队中,党员总结个人的丰富多样、充满个性的经验、学习心得、思考结果,相互交流,讨论,实现个人经验与智慧的放大,这种集体学习更容易让党员干部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更大的收获。在党组织内部几乎没有什么工作是个人可以单打独斗完成的,不管做什么事,解决什么问题,都需要通过集体来完成。这种集体学习导致的创造力往往超越每个人的努力之和。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集体学习是党组织提高政绩的需要,也是党组织学习的本质特征。

集体学习是党组织自身建设的需要。加强党的建设,使党在不断的挑战和无限的机遇面前具有远见卓识和高效执行力,是党获得人民的认同,继续执政、长期执政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党组织既有头脑风暴,群策群力,又要有规范化管理,雷厉风行。交流、讨论、思考、认同、步调一致,这一切单靠党内精英分子是做不到的,必须依靠党组织通过集体学习,提高集体智慧才能实现。

党组织在由国家政权机构、政党、社会组成的国家政治系统中的核心地位也决定了党组织集体学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趋势。一个文明的国家,不仅要求国家政权机构、政党、社会之间进行科学的权力划分,而且要求三者之间良性互动。党组织集体学习,才能更及时地、广泛地获取有效信息,并能够更及时地、更广泛地与其他政治系统交换信息,实现良性互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建立学习型党组织,既需要抓好抓实党员个人学习,又要探索集体学习的规律,提高集体学习的效果。

三、组建学习组织

学习组织,是学习型政党的载体。学习组织不排斥正式组织,但更多的是非正式组织。佛瑞斯特提出学习型组织应该实现“三化”,即“扁平化、咨询化、开放化”,随着世界范围内的政党、政府机构改革,未来的政党、政府的“三化”组织结构清晰地勾勒出来,这意味着,正式组织可以成为学习的组织载体。但是,这只是趋势,不是现实。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传统的行政组织,其长期以来形成的种种壁垒难以打破,作为学习组织有着诸多局限性。如,正式组织的等级森严,这有可能对实现充分的学习、交流、研究产生障碍;又如,每个人在学习和研究上有许多方面的潜力,这些潜力在比较自由的活动中能更好地发挥出来,而靠正式组织模式通常难以做到;个人的学习和研究需要不断具体化,有道是,一具体就深入。这就需要人们根据研究的兴趣和程度自发地组成各种组织,打破或超越正式组织的限制。等等。因此,建设学习型政党不排斥正式组织,但不能对正式组织期望太高,建设非正式的学习组织迫在眉睫。

非正式的学习组织具有自愿、高效和灵活多样等特性。非正式的学习组织是非正式组织的一种。非正式组织最早由美国管理学家梅奥通过“霍桑实验”提出,是指人们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感情、喜好等情绪为基础的松散的、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这些群体不受正式组织的行政部门和管理层次等的限制,也没有明确规定的正式结构,但在其内部也会形成一些特定的关系结构,自然涌现出自己的“头头”,形成一些不成文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各正式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是无法消除的,最理智的选择应该是积极引导,扩大其正面影响,控制其负面影响。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有着共同经历、共同爱好、共同需求的党员自愿组合,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学习活动,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有利于提高党组织的整体智力和整体效能。对这些非正式的学习组织,党组织应当鼓励、支持、指导,而不是当成洪水猛兽一味阻挡、压制。同时,党组织还应当根据组织需要,引导党员干部随时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学习小组,保证党员干部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均可随时由个人决定,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某种学习,最终使全党养成学习习惯,使学习成为全党的一种状态,全党时时处处学习,每个党员都认同“处处留心皆学问”。

四、实现学以致用

学习的成果变成实践效果,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才能受到各方欢迎从而持之以恒。党员个人与党组织学习,一是提高智力,二是激发活力,最终形成党组织整体的创造力、执行力。学习型政党建设贵在学习,重在实践。

提高智力要学理论、学知识,让自己“知道”。人的精力有限,不是也不可能什么都学习,而是要有选择地学习,学的东西“要精”、“要管用”。

激发活力要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用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把“知道”变成“做到”,实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党组织学习活动本身的广度、深度不难估计,但学习效果的评估却十分复杂。如果把复杂问题简单化,那么,党员及党组织的学习效果最直接的评价和标志,在于党员及党组织实践中的行为变化,即学以致用。否则学习就难以避免形式主义、花架子和劳民伤财。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全党学到了什么很重要,学以致用,改变了什么更重要。

善于创新,是学以致用的一个标志。我们党学习的背景是信息化、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党不得不面对许多新的问题,没有现成答案,不创新没有出路。

创新表现为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完成解决新问题、完成新任务的行动的过程。

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现代的进化,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不同民族发展的速度不同,发展的阶段有先有后,发展的水平有高有低,究其原因,民族创新能力是一个主要因素。对于企业来说,市场竞争激烈、产品生命周期短、技术更新快,“不创新,就灭亡(福特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语)”,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是发展的动力,是成功的保障。对国家来说,创新能力已经成了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对政党来说,创新已经成为保持党组织的生机活力及先进性的关键。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热情、感兴趣才能自觉地、主动地、竭尽全力去观察、思考、探究,并经过分析、比较和求证,实现创新。激发党员的热情、兴趣,提高其创新能力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能够更好地承担起的任务,也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高效执行,这是学以致用的又一标志。党组织的执行力是党组织实现目标的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立之后,必须万众一心、步调一致迅速有效地落到实处。否则就是一纸空文。党的每一组织都是由具有不同专业、经验及背景的党员组成的,为了达到一个共同的具体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每个党员都在组织中承担一定的责任,就象一个机床的各个齿轮,只有每个齿轮都运转起来,整个机床才能良性运转。实现这种各自发挥作用又相互密切配合,既需要传统的党组织发挥组织优势,又需要学习型组织发挥主动、灵活的优势,实现“言必行、行必果”。换句话说,促进正式党组织传统优势的发挥和非正式学习组织潜在优势的发掘,让全党的学习改变党员行为,提高党组织绩效,保证党的意图的迅速有效实现,才能说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是成功。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