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批青壮年进城务工经商,农业劳动力素质呈现结构性下降,“村庄空心化、农业副业化、农民老龄化”问题开始显现,农业面临后继乏人的危险。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下大功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引进和造就各种专门人才。一是大力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加快培养适合现代农业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包括农民科技带头人、农产品营销人才、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发展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等。因势利导,吸引农民工中的“能人”回到农村,把资金和发达地区的市场观念、管理经验带回家乡,引进先进农业技术,带领农民搞好农产品营销、开发未利用资源、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二是积极发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强化农业职业教育的公共性,加大对农业职业教育的公共投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三是加大对大专院校农林专业学生的助学力度,鼓励他们毕业后到农村去施展才能。
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是富裕农民、发展农村的治本之策,也是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最大难点。必须把促进农村劳动力持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作为长期战略任务,努力实现农民充分就业、稳定就业。随着劳动力供求关系的改变,农民工的利益诉求发生了变化。过去的利益诉求主要是就业和提高工资,现在则希望在居住、社保、医疗、劳动条件、子女教育等方面获得公平待遇。在此背景下,加快城市社会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是大势所趋,已到了关键时期。应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核心,以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和质量、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完善农民工公共服务制度和吸纳农民工进城定居为重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推动农民工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社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