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访美有何深意(2)

习近平访美有何深意(2)

《南风窗》:奥巴马在刚刚发表的国情咨文中宣布建立一个“贸易执法单位”,负责调查中国等国的不公平贸易做法。共和党热门总统候选人罗姆尼称,如果他能入主白宫,第一件事就是认定中国为汇率操纵国。这是否意味着2013年无论谁入主白宫,在对华政策上都会更加强硬?

倪峰:美国对华政策趋于强硬,从2010年就开始表现出来了,无论谁当选下届总统都不太可能扭转这种趋势。从更长的历史维度来看,中美关系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到1989年,瞄准共同敌人苏联,是所谓“战略合作”阶段。第二阶段是从1989年到2001年9•11事件后,这10多年间中美关系处于“动荡中发展”的阶段。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中美战略合作的基础没有了,而且1989年的政治事件,又让中美两国价值观差异凸显出来了,这些使得美国对华政策的逻辑发生了变化。冷战结束后,美国的战略是把中国改造成它所希望的国家,这种政策逻辑导致中美关系在1990年代一直处于动荡起伏的状态。

从9•11事件到奥巴马上台之初是第三阶段,这段时期中美关系相对稳定,两国间没有出现一次大的危机。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是中美关系找到了“反恐”这个新的合作基础;其次是中美关系越来越机制化;第三是中美在台湾问题上达成了有限但重要的共识,即维持台海局势的稳定符合中美双方利益。

现在中美关系进入了第四阶段,即“不确定的过渡期”,起始点是2010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最核心的原因是中美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而且这种变化被金融危机显性地放大了。2000年时中国的GDP只是美国的1/10,但2010年这一比例已经是1/3,这种力量对比的变化,使得美国在对华政策上没有了10年前的自信和从容。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在中美博弈中可能出手更重,手段更狠。

美国认为未来最有可能挑战其全球领导地位的是中国,这种认识导致其对中国的防范意识大大加强,这不可避免地会表现在其政策行为上。重返“亚洲”、介入南海、加强同盟等都是这种政策行为的体现。如果美国自身状况没有比较明显的改善,这种势头还会持续,短期内不会有什么改变。也就是说,中美关系的竞争性在未来几年会更加突出,这种状态将持续多久不得而知。《南风窗》:这是否意味着中美未来“零和博弈”的色彩会更浓,追求双赢变得更加困难?

倪峰:目前来看是这样的。正因为如此,中美双方都需要调整心态。中国在认识到自身力量发展的同时,也要对自己有谨慎的评估。美国对世界局势的变化也应有客观冷静的分析,不能看到不利于自己的局面就“心急失态”。比如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某些场合对中国的表态,就很不顾外交礼仪。现在中美双方都有种“不适应感”,对自己和对方的变化都不适应,两国应该认识到有个从不适应到逐渐适应的过程。用基辛格的话说,叫“中美两国应共同进化”。

战略东移后如何和平共处

《南风窗》:从国际地缘政治层面看,习近平这次访美的一个大背景是美国战略东移,美国加大了对亚太地区的战略投入。中国应该如何看待和应对美国的战略转变?

倪峰:美国的战略东移是一种“虚实结合”的动作,有“实”的一面也有“虚”的一面。从“实”的方面来说,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美国人看到了东亚在未来的重要性。这个重要性有中国因素,也有地区因素,因为整个东亚发展都非常强劲。美国需要在这样的地区投入更多的关注,才能稳定其领导地位,并从中获取利益。

但应该看到,美国是在自身状况不怎么好的情况下战略东移的。美国一方面希望在东亚发挥领导作用,另一方面所能动用的资源又在减少。从美国重返“亚洲”的具体实践来看,务虚的外交动作比较多,但实实在在的投入却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战略东移能有多大的政策效果不好说,而且有没有可持续性也是个问题。东亚的事情如何解决,还是需要中美两国坐下来谈,不是说美国把中国围起来,东亚的问题就能解决了。只要把握住这一点,中国就应该把美国战略东移看得淡定些。

《南风窗》:既然中美都承受不起直接对抗的代价,那么习近平这次访美有无可能与美国在“战略东移”问题上达成某种默契或谅解?

倪峰:达成默契或谅解现在还谈不上,但能不能在访问期间就美国战略东移后中美如何和平共处,提出某种新的想法或者概念,这一点值得关注。这样的想法或概念不着眼于具体问题,而在于让美国能对中美关系未来产生积极的预期。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可能比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或者谈成某个大的项目更有意义。

《南风窗》:近年来美国在中国周边的战略布局,给中美关系造成了不少麻烦。目前来看美国介入中国周边的行为可能会越来越多。未来如何处理中美关系,或许不得不更多地考虑“周边”这个因素?

倪峰:2010年以来,中美两国间很多问题都是由第三方因素引起的。在未来的中美关系中,第三方因素可能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今后“关键”和“首要”可能应更融合起来处理,也就是说要全盘地看待中美关系和中国与周边的关系。过去10年,第三方因素曾是中美合作的一个基础,但现在却成了中美冲突的一个引爆点,这是中美关系不确定性的重要内容。在第三方因素越来越成为中美冲突点的情况下,两国该如何应对,这是未来中美关系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