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西方情人节这天,美国白宫将迎来一位58岁的中国贵客,多年来他定期前往美国,而这一次受美国副总统之邀来访,颇类似10年前胡锦涛应切尼之邀访美的情形。他就是现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此行他在会晤奥巴马之后,将前往27年前他率河北正定县养殖业代表团访问过的美国艾奥瓦州,在当年接待他的兰迪女士家与老朋友“叙旧”,其后还将到访加州,宣布一些投资计划。
习近平这次访美,是对拜登副总统去年8月访华的回访,但双方都心知肚明,这次访问的重要性远超外交意义上回访。从访美的时间点来说,美国逐渐升温的选战把“中国话题”炒得越来越热,政治人物争相以展示对华强硬拉抬声势。习近平的到访能否给美国大选中“打中国牌”的狂热降降温?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以来,中美之间摩擦接连不断,这会否成为未来中美关系的“常态”?今后10年中美关系将走向何方?就这些问题,2月15日上市的《南风窗》专访了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倪峰。
关键时间点的高层访问
《南风窗》:美方对这次习近平访问非常重视,安排的规格也很高。在您看来,美国为什么重视这次访问,美方对习近平访美有哪些期待?
倪峰:美国重视的原因主要在于这次访问的时间点非常关键。中美关系正呈现一种竞争加剧的态势。中美实力对比变化给美国人心理上造成冲击,导致其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担忧的成分正在加大。美国重返“亚洲”某种程度上就体现了它对中国挑战其地位的担忧,增加在中国周边的行动则直接导致中美之间竞争态势加剧。这种竞争的加剧不仅会对中美两国本身产生很大的影响,也会影响东亚地区甚至整个世界。中美两国的分量和竞争态势,使“中美关系未来向何处去”这个越来越急迫的问题,摆在了两国领导人的面前。
时间点上很关键的另一个原因是,中美两国今年都面临领导人换届。在竞选期间,美国国内政治肯定会对中美关系产生负面影响。美国政治人物会拿中美关系说事,尤其是在美国国内经济状况不太好的情况下,他们这种意愿会更强,这对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可能会造成负面的影响。与此同时,美国政府也对两国关系有一种相对稳定的预期。这种预期尤其体现在中国下一代领导人如何看待中美关系上。所谓美国重视这次访问,就是对习近平有所期待,想听听他对目前的中美关系怎么看,未来两国关系怎么走。
去年1月胡锦涛访美,对稳定中美关系发挥了很大作用。相对来说,去年中美关系在掌控上比2010年要好一些,但问题一个都没有少,无论是人民币汇率问题、南海问题还是对台军售问题。这样就会产生疑问,双方花了那么大的精力来管理中美关系,但问题还是层出不穷?是否需要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才能更好地管理中美关系?美国方面肯定是想通过这样的访问,听听中国未来的领导人有没有什么新的想法,这可能是他们最期待的。
《南风窗》:那中国方面又希望这次访问能达到哪些目的呢?
倪峰:对于中国来说,稳定中美关系是利用好战略机遇期的重要前提。战略机遇期的核心就是稳定的外部环境,而美国依然是影响中国外部环境的最大因素。虽然金融危机以来美强中弱的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但双方力量对比确实发生了明显变化,而且两国实力接近的态势仍在继续。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对中国的行为越来越敏感。尽管中国做了很多努力,但美国对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表态依然是将信将疑。如何跟美国增信释疑,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考虑。
《南风窗》:从奥巴马上台后首次访华,到胡锦涛去年年初访美,再到去年8月拜登访华,高层互访是中美关系的重要内容。在中美关系愈发错综复杂的背景下,高层互访扮演何种角色?
倪峰:中美关系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即重要性和复杂性。重要性自不必说,从复杂性来看,一方面中美意识形态、社会文化、战略利益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而且双方还缺乏战略互信;另一方面中美两国在经济利益上的相互依赖已是前所未有。中美关系这种既重要又复杂的现状,决定了它一定需要两国最高领导人投入关注,才能得到有效管控和发展。如果没有频繁的高层互访,中美之间的问题可能会更多、更严重。
中美关系竞争态势凸显
《南风窗》:习近平这次访美正好赶上美国总统选举年,“中国话题”再次成为美国大选的一个焦点,总统候选人几乎都展现对华强硬的姿态。这次访问能否或者说能在多大程度上,降低美国大选对中美关系的负面影响?
倪峰:每到大选年,美国政治人物都会展现对华强硬的姿态,这种情况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在国内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政治人物的“选举语言”可能会更重。通过高层访问,使选举过程中对华激烈的语言少一些,尽可能避免因选举产生的对华强硬局面呈现失控的状态,这应该是中美两国的某种共识。安排习近平副主席在美国大选年访美,双方可能都有这方面的考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