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提升内需是目前最大挑战

李稻葵:提升内需是目前最大挑战

□2012春天正在走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宏观调控基调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面对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加,诸多经济界、社科界专家委员对今年经济走势给予更多的关注

□从出口主导到内需拉动,一系列扩内需政策目标密集出台,“内需主导”能否成为中国躲避世界经济“疲软症”的一剂良方?委员们呼吁,中国经济亟需实现战略转型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提出多年,如何加快推进?委员们认为,关键是要把金融改革和创新放在优先位置,为转型升级提供动力,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一问

“稳增长”靠啥支撑?

“总的来看,去年和今年世界经济环境都十分严峻复杂。”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不经过若干年的艰苦调整,世界经济不可能在一两年内就实现全面复苏、进入新的增长周期。而2011年爆发的美欧两大债务危机是金融危机的延续,又严重挫伤了世界经济复苏的苗头。

“但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也有被人为过度炒作的因素。”李德水认为,我们说世界经济有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是指在新的一年里,世界究竟会发生哪些具体大事件是难以确定的,但今后甚至今后几年世界经济的总体态势则是十分清楚的。“概括而言,2012年的世界经济形势是严峻的,但也有许多积极因素,会不断爆出坏消息,也会经常传来好消息;困难不会结束,经济也不会崩溃。今后若干年内世界经济总体上将处于相对低迷、时好时坏、缓慢增长的阶段。”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2011年经济增长速度、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相应出现增幅回落的态势。不少人表示担心:2012年我国经济要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靠什么来支撑?如何防止苗头性、局部性的问题演变为趋势性的问题?

对此,李德水表示,这些担心不无道理,确实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但必须加以具体分析,不应单凭感觉去判断。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经济受到一定影响是不可避免、也是完全正常的。我们不应把两位数的超高速增长当做一个正常水平,而稍有回落就好像发生了不得了的大事。”李德水认为,相反要把外部影响转化为理顺内部经济关系的强大动力。要以平常心去看待经济增速适度回落的现象,并要在今年乃至以后若干年里,用更大力气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上下苦功夫,从而实现高质量、高效益的经济增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增长’而没有强调‘保增长’就是这个道理。”

李德水分析认为,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全力推进,投资对经济拉动的作用仍然不可以低估,只是要真正按照优化结构、提高投资效益的要求去努力,传统产业不能搞重复建设,高新技术产业也要防止重复建设的问题。初步分析,2012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扣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增长率不会低于去年的水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李德水认为从中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重要启示:“稳”绝不是可以无所作为、松一口气,而是要憋足了劲,更加努力地工作,蓄势待发,为了更好地前进。

“历史经验证明,每当经过一次调整或受到一次外部冲击之后,我国经济就会迎来一次大的发展,上一个新的大台阶。中国现在的抗风险能力已今非昔比,我们没有任何值得悲观的理由。”

二问

“扩内需”钱从何来?

一段时间来,“内需主导”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热门词汇。

消费领域中,伴随着房价高企、股市疲软,国人古来有之的储蓄理念正在被放大。捂紧钱袋子,似乎成了本轮金融危机教会百姓的理财之道。因此不少业界专家认为,此时实行经济增长内需主导,机遇好但挑战更大。目前我国投资比较高,因此发展空间更大的、更应该去加强的自然便是消费。

与以往一味强调外贸不同的是,今年商务部首次将内贸置于外贸之上,扩内需成为今年商务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一系列扩内需政策目标密集出台,多年来我国内需推而不动的局面有望在今年突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这是一个符合中国发展趋势的战略性规划。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