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提升内需是目前最大挑战(2)

李稻葵:提升内需是目前最大挑战(2)

虽然已有了总体目标和思路,但具体的消费促进政策还没有出台。

今年初,家电销售“以旧换新”政策停止施行,“家电下乡”政策确定了退出时间表。

“未来5年,我国如果能够初步实现消费主导的经济转型目标,即最终消费率由48%提高到55%左右,居民消费率由35%提高到45%左右,未来10年20年中国经济保持8%的增长就有了重要支撑。”迟福林说。

不过,也有专家委员表示,中国消费需求在未来20年会出现较大增长,但还不足以支撑8%的经济增长速度。一方面,民生投入不足“挤压”了居民消费,另一方面,一个“国富民穷”的运行体系,是不可能建立起健康的内需主导型经济的。“以前在南美洲像阿根廷出现中等收入陷阱,很重要一个原因是贫富差距过大。贫富差距过大后,有钱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而贫穷的人还是没钱消费,这样,扩大消费就成了无源之水,消费需求就会逐渐枯萎。”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委员认为,对于中国而言,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进一步提升内需,减少简单的对外依赖,实现更深层次的国际化。还有专家认为,刺激消费的根源还是要让国人愿意花钱买自主品牌的产品,事实上,包括日本、韩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已先于我国经历了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过程,并从这一过程中打造出众多优秀的本土企业。

三问

金融创新为了谁?

在全球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备受瞩目。

2011年以来,由于我国金融体制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的错位与失衡导致中小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融资难、用工荒、高成本等多种因素叠加交织造成的生存困境。今年能否有所好转?

国务院日前召开的一次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进一步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课题。会议明确提到“支持小型微型企业上市融资”。决策层第一次就小微企业上市融资制定的政策导向,引起高度重视。据悉,工信部也将出台一系列措施加快解决小微企业面临的问题,助力其健康发展。

“金融创新为了谁?为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为实体经济服务,这样才有生命力。”李德水委员认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着力点关键在于改革金融管理体制。中央金融管理部门要放权,给地方政府相应的管理地方金融的权力,同时让其承担发展经济和稳定社会的责任。

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认为,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高度重视如何夯牢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营造实业致富的市场环境,采取有效措施缓解中小企业生存困境,防止实业“空心化”的潜在风险。

辜胜阻认为,实体经济发展,则国家兴盛;实体经济衰退,则国家没落。实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根基,实业“空心化”可能会导致经济发展停滞。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如同“皮”和“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及目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充分反证了金融业与实体经济之间唇齿相依、血脉相连的密切关系,也揭示了过度金融创新、金融业脱离实体经济所造成的“物极必反”问题。同时,还要避免改革实施主体的“部门化”,防止部门利益对改革的锁定。比如“新36条”明确规定允许民间资本发展小型金融机构,但是由于中间管理层担心管理风险而难以实施,导致出现“上面放,下面望,中间一个顶门杠”的局面。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最近带着调研组考察时发现,民营企业面临五大困难,其中,汇率升值和融资难跟金融密切相关,对于前者,企业必须自身努力适应这种环境,对于后者,则可以通过金融改革和创新加以解决。他建议,各类金融机构应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帮助企业打开销路;保证中小企业资金链的通畅,缓解已经出现的三角债或多角债;完善外汇储备管理机制,鼓励中小企业“走出去”;把抵押业务扩大到农村,帮助更多小微企业得到发展。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表达了大力发展草根金融的意见和建议。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